《双向拉伸复合胶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向拉伸复合胶带.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289291.5 (22)申请日 2014.01.26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98784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10.21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201410036093.3 2014.01.26 (73)专利权人 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地址 223900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经济开发 区双洋西路6号 (72)发明人 金闯杨晓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马明渡。
2、王健 (51)Int.Cl. C09J 7/02(2006.01) C01B 32/205(2017.01) (56)对比文件 CN 202936356 U,2013.05.15, CN 103043657 A,2013.04.17, CN 101289544 A,2008.10.22, 审查员 朱莉莉 (54)发明名称 双向拉伸复合胶带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向拉伸复合胶带, 散热双 面贴膜贴合于散热件和发热部件之间, 此轻剥离 型PET膜和重剥离型PET膜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 导热胶粘层、 石墨层和第二导热胶粘层; 所述石 墨层通过以下工艺方法获得, 此工艺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在聚。
3、酰亚胺薄膜的上、 下表面均涂覆一 层石墨改性剂获得处理后的聚酰亚胺薄膜; 所述 石墨改性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二苯甲酮 四酸二酐2025份, 均苯四甲酸二酐1218份, 二 氨基二苯甲烷2028份, 二甲基甲酰胺3035份, 乙二醇1.52.5份, 聚二甲基硅氧烷23份。 本发 明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提高了导热性能, 避 免胶带局部过热, 也克服了热收缩过大导致的不 均匀, 提高了石墨层双向拉伸性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4987841 B 2017.12.12 CN 104987841 B 1.一种双向拉伸复合胶带, 所述双向拉伸复合胶带贴膜贴合于散热件 。
4、(1) 和发热部件 (2) 之间, 所述散热双面贴膜包括轻剥离型PET膜 (3) 和重剥离型PET膜 (4) , 此轻剥离型PET 膜 (3) 和重剥离型PET膜 (4) 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导热胶粘层 (5) 、 石墨层 (6) 和第二导热胶 粘层 (7)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石墨层 (6) 通过以下工艺方法获得, 此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在聚酰亚胺薄膜的上、 下表面均涂覆一层石墨改性剂获得处理后的聚酰亚胺 薄膜; 所述石墨改性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二苯甲酮四酸二酐 2025份, 均苯四甲酸二酐 1416份, 二氨基二苯甲烷 2226份, 二甲基甲酰胺 3235份, 乙二醇。
5、 1.82.5份, 聚二甲基硅氧烷 2.53份; 步骤二、 将处理后的聚酰亚胺薄膜在惰性气体保护下, 以46度/min速度从室温升至 250, 保持0.91.1小时, 然后以2.53.5度/min, 升至500, 保持1小时; 然后以46度/min 的速度升至800, 保持0.91.1小时; 再以911度/min的速度升至1200, 保存0.91.1小 时后冷却, 从而获得预烧制的碳化膜; 步骤三、 采用压延机压延所述步骤二的预烧制的碳化膜; 步骤四、 以1921度/min的速度升至2400, 保持0.91.1小时, 再以1921度/min的速 度升至2900, 保持1.82.2小时后冷却, 。
6、从而获得主烧制的石墨膜; 步骤五、 然后步骤四所得的主烧制的石墨膜进行压延从而获得所述石墨层 (6)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复合胶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剥离型PET膜 (2) 剥离 力的克重为50100g/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复合胶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轻剥离型PET膜 (1) 剥离 力的克重为510g/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复合胶带, 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步骤四获得石墨膜进 行压延处理。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4987841 B 2 双向拉伸复合胶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拉伸复合胶带, 属于面贴膜技术。
7、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笔记本电脑、 手机、 平板电脑等日益变得超薄、 轻便, 这种结构使得电子设备内部 功率密度明显提高, 运行中所产生的热量不易排出、 易于迅速积累而形成高温。 另一方面, 高温会降低电子设备的性能、 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 当前电子行业对于作为热控系统核 心部件的散热材料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导热、 轻便的材料迅速将热量 传递出去, 保障电子设备正常运行。 0003 另一方面聚酰亚胺薄膜大多用于柔性电路板, 虽然有采用聚酰亚胺薄膜烧结获得 石墨散热片, 从而贴覆在热源上, 但是受限于聚酰亚胺薄膜的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良莠不齐, 影响到了散热双面贴膜散热。
8、性能的发挥, 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散热不均匀, 易出现胶带局部 过热, 提高了产品的散热性能不稳定、 可靠性性能差, 不利于产品质量管控, 影响产品的竞 争力。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拉伸复合胶带, 该双向拉伸复合胶带在垂直方向和水 平方向均提高了导热性能, 避免胶带局部过热, 实现了胶带导热性能的均匀性的同时, 也克 服了热收缩过大导致的不均匀, 提高了石墨层双向拉伸性能。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向拉伸复合胶带, 所述散热双 面贴膜贴合于散热件和发热部件之间, 所述散热双面贴膜包括轻剥离型PET膜和重剥离型 PET膜, 此轻剥离型P。
9、ET膜和重剥离型PET膜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导热胶粘层、 石墨层和第二 导热胶粘层; 所述石墨层通过以下工艺方法获得, 此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步骤一、 在聚酰亚胺薄膜的上、 下表面均涂覆一层石墨改性剂获得处理后的聚酰 亚胺薄膜; 0007 所述石墨改性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0008 二苯甲酮四酸二酐 2025份, 0009 均苯四甲酸二酐 1416份, 0010 二氨基二苯甲烷 2226份, 0011 二甲基甲酰胺 3235份, 0012 乙二醇 1.82.5份, 0013 聚二甲基硅氧烷 2.53份; 0014 步骤二、 将处理后的聚酰亚胺薄膜在惰性气体保护下, 以46度/。
10、min速度从室温升 至250, 保持0.91.1小时, 然后以2.53.5度/min, 升至500, 保持1小时; 然后以46度/ min的速度升至800, 保持0.91.1小时; 再以911度/min的速度升至1200, 保存0.91.1 小时后冷却, 从而获得预烧制的碳化膜; 说明书 1/3 页 3 CN 104987841 B 3 0015 步骤三、 采用压延机压延所述步骤二的预烧制的碳化膜; 0016 步骤四、 以1921度/min的速度升至2400, 保持0.91.1小时, 再以1921度/min 的速度升至2900, 保持1.82.2小时后冷却, 从而获得主烧制的石墨膜; 0017。
11、 步骤五、 然后步骤四所得的主烧制的石墨膜进行压延从而获得所述石墨层。 0018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0019 1、 上述方案中, 所述石墨改性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0020 二苯甲酮四酸二酐 2025份, 0021 均苯四甲酸二酐 1416份, 0022 二氨基二苯甲烷 2226份, 0023 二甲基甲酰胺 3235份, 0024 乙二醇 1.82.5份, 0025 聚二甲基硅氧烷 2.53份。 0026 2、 上述方案中, 将所述步骤四获得石墨膜进行压延处理。 0027 3、 上述方案中, 所述轻剥离型PET膜剥离力的克重为510g/m2, 所述重剥离型PET 膜剥。
12、离力的克重为50100g/m2。 0028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0029 本发明双向拉伸复合胶带, 其结构中石墨层由上、 下表面均涂覆一层石墨改性剂 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而成, 提高了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导热性能, 避免胶带局部过热, 实现了胶带导热性能的均匀性; 其次, 其位于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的石墨改性剂由二苯甲酮 四酸二酐2025份、 均苯四甲酸二酐1218份、 二氨基二苯甲烷20 28份、 二甲基甲酰胺30 35份、 乙二醇1.52.5份、 聚二甲基硅氧烷23份组成, 涂覆于聚酰亚胺薄膜上, 填充了加热 过程中的针孔, 提高了结晶度同时, 也。
13、克服了热收缩过大导致的不均匀, 提高了石墨层双向 拉伸性能; 再次,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具有石墨改性剂, 改善了双面贴膜中石墨层与导热胶粘 层导热性能, 且采用压延机压延所述预烧制的碳化膜, 避免了褶皱和石墨化烧结过程中的 体积收缩, 提高了致密性和结晶度, 进一步提高了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导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30 附图1为本发明双向拉伸复合胶带结构示意图; 0031 附图2为本发明双向拉伸复合胶带应用示意图。 0032 以上附图中: 1、 散热件; 2、 发热部件; 3、 轻剥离型PET膜; 4、 重剥离型PET膜; 5、 第一 导热胶粘层; 6、 石墨层; 7、 第二导热胶粘层。 具。
14、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34 实施例: 一种双向拉伸复合胶带, 所述散热双面贴膜贴合于散热件1和发热部件2 之间, 所述散热双面贴膜包括轻剥离型PET膜3和重剥离型PET膜4, 此轻剥离型PET膜3和重 剥离型PET膜4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导热胶粘层5、 石墨层6和第二导热胶粘层7; 所述石墨层 6通过以下工艺方法获得, 此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 步骤一、 在聚酰亚胺薄膜的上、 下表面均涂覆一层石墨改性剂获得处理后的聚酰 说明书 2/3 页 4 CN 104987841 B 4 亚胺薄膜, 所述石墨改性剂的粘度为3000048000CP; 003。
15、6 所述石墨改性剂4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如表1所示: 0037 表1 0038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 二苯甲酮四酸二酐2122232025 均苯四甲酸二酐1715161814 二氨基二苯甲烷2022262528 二甲基甲酰胺32.532353430 乙二醇1.52.22.51.82 聚二甲基硅氧烷2.5232.82.2 0039 注: 实施例1的石墨改性剂的粘度为32000CP, 实施例2的石墨改性剂的粘度为 35000CP, 实施例3的石墨改性剂的粘度为38000CP, 实施例4的石墨改性剂的粘度为 42000CP, 实施例5的石墨改性剂的粘度为45000CP。 0。
16、040 步骤二、 将处理后的聚酰亚胺薄膜在惰性气体保护下, 以46度/min速度从室温 升至250, 保持0.91.1小时, 然后以2.53.5度/min, 升至500, 保持1小时; 然后以46 度/min的速度升至800, 保持0.91.1小时; 再以911度/min的速度升至1200, 保存0.9 1.1小时后冷却, 从而获得预烧制的碳化膜; 0041 步骤三、 采用压延机压延所述步骤三的预烧制的碳化膜; 0042 步骤四、 以1921度/min的速度升至2400, 保持0.91.1小时, 再以1921度/min 的速度升至2900, 保持1.82.2小时后冷却, 从而获得主烧制的石墨膜。
17、; 0043 步骤五、 然后步骤四所得的主烧制的石墨膜进行压延从而获得所述石墨层4。 0044 将上述步骤四获得石墨膜进行压延处理。 0045 上述轻剥离型PET膜1剥离力的克重为510g/m2, 所述重剥离型PET膜2剥离力的克 重为50100g/m2。 0046 采用上述双向拉伸复合胶带时, 其结构中石墨层由上、 下表面均涂覆一层石墨改 性剂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而成, 提高了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导热性能, 避免胶带局部 过热, 实现了胶带导热性能的均匀性; 其次, 其位于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的石墨改性剂由二苯 甲酮四酸二酐2025份、 均苯四甲酸二酐1218份、 二氨基二苯甲烷20 28份、 。
18、二甲基甲酰胺 3035份、 乙二醇1.52.5份、 聚二甲基硅氧烷23份组成, 涂覆于聚酰亚胺薄膜上, 填充了加 热过程中的针孔, 提高了结晶度同时, 也克服了热收缩过大导致的不均匀, 提高了石墨层双 向拉伸性能; 再次,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具有石墨改性剂, 改善了双面贴膜中石墨层与导热胶 粘层导热性能, 且采用压延机压延所述预烧制的碳化膜, 避免了褶皱和石墨化烧结过程中 的体积收缩, 提高了致密性和结晶度, 进一步提高了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导热性能。 0047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 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 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 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发明 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104987841 B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104987841 B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