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选择性催化氧化硫醚的铜(II)配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狗**
  • 文档编号:8918771
  • 上传时间:2021-01-23
  • 格式:PDF
  • 页数:15
  • 大小:1.01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568136.3

    申请日:

    20121225

    公开号:

    CN103012442B

    公开日:

    2015082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7F1/08,C07D213/36,B01J31/22,C07C315/02,C07C317/14,C07C317/10

    主分类号:

    C07F1/08,C07D213/36,B01J31/22,C07C315/02,C07C317/14,C07C317/10

    申请人:

    常州大学

    发明人:

    瞿保华,张致慧,陈圣春,陈群,何明阳

    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1号

    优先权:

    CN201210568136A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楼高潮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选择性催化氧化硫醚的铜(II)配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技术领域。配合物化学式为:{[Cu(L-pasp)(H2O)]·3.5H2O}2和{[Cu(D-pasp)(H2O)]·3.5H2O}2其中pasp?=?N-(2-吡啶甲基)-L(D)-天冬氨酸阴离子配体。其制备工艺采用铜盐和N-(2-吡啶甲基)-L(D)-天冬氨酸作为反应原料在常温挥发条件下反应得到同手性晶态材料。本发明合成方法条件温和、产率高、操作方便、重现性好。配合物催化剂样品对不同硫醚氧化为相应亚砜的反应具有较高的产率;本发明制备简单,有利于大规模推广。

    权利要求书

    1.选择性催化性能的热稳定性铜(II)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式如下:{[Cu (L-pasp)(HO)]·3.5HO}或{[Cu(D-pasp)(HO)]·3.5HO},其中 pasp = N-(2-吡啶甲基)- L(D)-天冬氨酸阴离子配体,其分子式如下:。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性催化氧化硫醚的铜(II)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将计量的铜盐和N-(2-吡啶甲基)- L(D)-天冬氨酸分别溶于1,4-二氧六环和水的混合溶剂中,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将得到的蓝色澄清溶液室温下自然挥发,几天后得到蓝色块状晶体,将之过滤收集,然后用乙醇洗涤,干燥,即可得到具有选择性催化氧化性能的热稳定性铜(II)配合物;其中所述的1,4-二氧六环和水的体积比为2:1~ 1:2;其中所述的铜盐和N-(2-吡啶甲基)- L(D)-天冬氨酸的摩尔比为1:1~1:2;其中所述的铜盐为氯化铜、硝酸铜、醋酸铜或高氯酸铜。 3.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性催化氧化硫醚的铜(II)配合物催化剂催化氧化硫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将一定计量比硫醚和铜(II)配合物催化剂反应容器中,向其中加入乙腈,搅拌,称取定量的HO,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一定温度下搅拌若干小时,即可达到选择性催化氧化硫醚的的目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选择性催化氧化硫醚的铜(II)配合物催化剂催化氧化硫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铜(II)配合物催化剂的以摩尔比计为硫醚的5%~10%;其中所述的硫醚与HO的摩尔比为1:1~1:5;其中所述的乙腈与硫醚的摩尔比为20:1;其中所述的反应温度为0℃~50℃;其中所述的反应时间为0.5小时~12小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硫醚为苄基苯基硫醚、二苯硫醚、甲基苯基硫醚或二苄基硫醚。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类N-(2-吡啶甲基)-L(D)-天冬 氨酸铜(II)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配合物对特定的硫醚氧化成亚砜的反应具有较好的催 化氧化效果,并且此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有望在催化领域取得进一步的应用。

    技术背景

    近年来,由硫醚选择性氧化为相应的亚砜的反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Shi F.,Tse M.K., Kaiser H.M.,Beller M.,Adv.Synth.Catal.,2007,349,2425–2429)。但是硫醚选择性氧化为相应 亚砜的条件比较苛刻,大都需要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反应时间较长、反应温度较高或者溶 于某种特定的反应溶剂(Kiumars Bahrami,Mohammad M.Khodaei,Behrooz H.Yousefi, Tetrahedron Lett.2010,51,6939–6941.)。而近年来大量手性氨基酸配位聚合物已经成功合成, 并且在光、磁性、手性拆分、催化、分子识别等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ChenX.M.,Liu G.F.,Chem.Eur.J.,2002,8,4811–4817.Appelhans L.N.,Kosa M.,Radha A.V.Simoncic P., Navrotsky A.,Parrinello M.,Cheetham A.K.,J.Am.Chem.Soc,2009,131,15375–15386)。并且 此类配位聚合物作为催化氧化反应的催化剂亦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Liao Y.,He L.,Huang J., Zhang J.,Zhuang L.,Shen H.,Su C.-Y.,ACS Appl.Mater.Interfaces,2010,2,2333-2338)。而本 发明中,氨基酸衍生物类配位聚合物选择性催化氧化硫醚为相应亚砜的反应条件较温和,反 应时间较短,产率较高。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特提出一类具有选择性催化氧化硫醚性能的N-(2-吡啶甲基)-L(D)- 天冬氨酸铜配合物及其制备工艺,以填补国内外相关领域之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类N-(2-吡啶甲基)-L(D)-天冬氨酸铜(II)配合物,该配合物对特定 的硫醚氧化成亚砜的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氧化效果,热稳定性好且制作方法简单易行、产率 高、可重现性好,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具有选择性催化性能的热稳定性铜(II)配合物的化学式如下:{[Cu (L-pasp)(H2O)]·3.5H2O}2或{[Cu(D-pasp)(H2O)]·3.5H2O}2,其中pasp=N-(2-吡啶甲基)-L(D)- 天冬氨酸阴离子配体,其分子式如下:

    本发明涉及的配合物结构单元分别为:配合物{[Cu(L-pasp)(H2O)]·3.5H2O}2属于斜方晶 系,空间群为P21212,晶胞参数为:a=11.2493(11),b=16.5313(17),α=90°,β =90°,γ=90°,其基本配位结构是一个一维左旋链状结构;配合物{[Cu(D-pasp)(H2O)]·3.5H2O}2属于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21212,晶胞参数为:a=11.2312(10),b=16.5144(14),α=90°,β=90°,γ=90°,其基本配位结构是一个一维右旋链状结构。

    所述的两种铜配合物为互为对映体的一维螺旋链状结构,在各自的不对称单元中,中心 铜离子与pasp配体中的N,N,O和H2O中的O原子以及桥连羧酸O原子配位形成四方锥 构型,每个pasp配体以三足螯合形式连接一个铜离子。

    选择性催化氧化硫醚的铜(II)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将计量的铜盐和N-(2-吡啶甲基)-L(D)-天冬氨酸分别溶于1,4-二氧六环和水的混合溶剂 中,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将得到的蓝色澄清溶液室温下自然挥发,几天后得到蓝色 块状晶体,将之过滤收集,然后用乙醇洗涤,干燥,即可得到具有选择性催化氧化性能的热 稳定性铜(II)配合物。

    其中所述的1,4-二氧六环和水的体积比为2:1~1:2。

    其中所述的铜盐和N-(2-吡啶甲基)-L(D)-天冬氨酸的摩尔比为1:1~1:2。

    其中所述的铜盐为氯化铜、硝酸铜、醋酸铜或高氯酸铜等金属铜盐。

    上述铜(II)配合物催化剂选择性催化氧化硫醚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将一定计量比硫醚和铜(II)配合物催化剂反应容器中,向其中加入乙腈,搅拌,称取定量 的H2O2,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一定温度下搅拌若干小时,即可达到选择性催化氧化硫醚 的的目的。

    其中所述铜(II)配合物催化剂的化学计量(摩尔比)为硫醚的5%~10%;

    其中所述的硫醚与H2O2的化学计量比(摩尔比)为1:1~1:5。

    其中所述的乙腈与硫醚的摩尔比为20:1。

    其中所述的反应温度为0℃~50℃。

    其中所述的反应时间为0.5小时~12小时。

    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硫醚为苄基苯基硫醚、二苯硫醚、甲基苯基硫醚、二苄基硫醚等。 其中所述的具有选择性催化氧化硫醚的铜(II)配合物催化剂催化硫醚为相应亚砜的反应,

    本发明采用常温挥发法合成了两种N-(2-吡啶甲基)-L(D)-天冬氨酸的铜(II)配合物,所需 的反应设备简单,操作简单易行,可重现性好,且制备得到的配合物具有热稳定性好,产率 高等优点,有望在催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含有N-(2-吡啶甲基)-L-天冬氨酸铜(II)配合物中Cu(II)的配位环境图;

    图2含有N-(2-吡啶甲基)-L-天冬氨酸铜(II)配合物沿晶体学a方向的一维左旋链状结构 图;

    图3含有N-(2-吡啶甲基)-D-天冬氨酸铜(II)配合物中Cu(II)的配位环境图;

    图4含有N-(2-吡啶甲基)-D-天冬氨酸铜(II)配合物沿晶体学a方向的一维右旋链状结构 图;

    图5含有N-(2-吡啶甲基)-L-天冬氨酸铜(II)配合物(I)的热重分析曲线图。

    图6含有N-(2-吡啶甲基)-D-天冬氨酸铜(II)配合物(II)的热重分析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1)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实验例1配合物I和II的制备:

    1mmol N-(2-吡啶甲基)-L(D)-天冬氨酸(224mg)、2mmol氯化铜(340mg)分别溶于10mL 1,4-二氧六环和水(V/V=2:1)的混合溶液中,其中所述的铜盐和N-(2-吡啶甲基)-天冬氨酸的 摩尔比为2:1。混合静置一段时间,过滤,将滤液密封扎孔,几天后得到蓝色块状晶体,将之 过滤收集,然后用乙醇洗涤,自然干燥,产率为84%(基于pasp,下同)。

    实验例2配合物I和II的制备:

    2mmol N-(2-吡啶甲基)-L(D)-天冬氨酸(448mg)、1mmol氯化铜(170mg)分别溶于10mL 1,4-二氧六环和水(V/V=1:2)的混合溶液中,其中所述的铜盐和N-(2-吡啶甲基)-天冬氨酸的 摩尔比为1:2。混合静置一段时间,过滤,将滤液密封扎孔,几天后得到蓝色块状晶体,将之 过滤收集,然后用乙醇洗涤,自然干燥,产率为81%。

    实验例3配合物I和II的制备:

    1mmol N-(2-吡啶甲基)-L(D)-天冬氨酸(224mg)、1mmol氯化铜(170mg)分别溶于10mL 1,4-二氧六环和水(V/V=1:1)的混合溶液中,其中所述的铜盐和N-(2-吡啶甲基)-天冬氨酸的 摩尔比为1:1。混合静置一段时间,过滤,将滤液密封扎孔,几天后得到蓝色块状晶体,将之 过滤收集,然后用乙醇洗涤,自然干燥,产率为89%。

    实验例4配合物I和II的制备:

    2mmol N-(2-吡啶甲基)-L(D)-天冬氨酸(448mg)、1mmol氯化铜(170mg)分别溶于10mL 1,4-二氧六环和水(V/V=2:1)的混合溶液中,其中所述的铜盐和N-(2-吡啶甲基)-天冬氨酸的 摩尔比为1:2。混合静置一段时间,过滤,将滤液密封扎孔,几天后得到蓝色块状晶体,将之 过滤收集,然后用乙醇洗涤,自然干燥,产率为81%。

    实验例5配合物I和II的制备:

    1mmol N-(2-吡啶甲基)-L(D)-天冬氨酸(224mg)、1mmol硝酸铜(242mg)分别溶于10mL 1,4-二氧六环和水(V/V=2:1)的混合溶液中,其中所述的铜盐为硝酸铜。混合静置一段时间, 过滤,将滤液密封扎孔,几天后得到蓝色块状晶体,将之过滤收集,然后用乙醇洗涤,自然 干燥,产率为81%。

    实验例6配合物I和II的制备:

    1mmol N-(2-吡啶甲基)-L(D)-天冬氨酸(224mg)、1mmol醋酸铜(200mg)分别溶于10mL 1,4-二氧六环和水(V/V=2:1)的混合溶液中,其中所述的铜盐为醋酸铜。混合静置一段时间, 过滤,将滤液密封扎孔,几天后得到蓝色块状晶体,将之过滤收集,然后用乙醇洗涤,自然 干燥,产率为82%。

    实验例7配合物I和II的制备:

    1mmol N-(2-吡啶甲基)-L(D)-天冬氨酸(224mg)、1mmol高氯酸铜(370mg)分别溶于 10mL1,4-二氧六环和水(V/V=2:1)的混合溶液中,其中所述的铜盐为高氯酸铜。混合静置 一段时间,过滤,将滤液密封扎孔,几天后得到蓝色块状晶体,将之过滤收集,然后用乙醇 洗涤,自然干燥,产率为80%。

    实验例8配合物的结构测定:

    晶体结构测定采用Bruker Apex II CCD衍射仪,于296(2)K下,用经石墨单色化的Mo Kα 射线(λ=0.71073)以ω扫描方式收集衍射点,收集的数据通过SAINT程序还原并用SADABS 方法进行半经验吸收校正。结构解析和精修分别采用SHELXTL程序的SHELXS和SHELXL 完成,通过全矩阵最小二乘方法对F2进行修正得到全部非氢原子的坐标及各向异性参数。所 有氢原子在结构精修过程中被理论固定在母原子上,赋予比母原子位移参数稍大(C–H,1.2 或O/N–H,1.5倍)的各向同性位移参数。详细的晶体测定数据见表1。结构见图1~4。图1 和2:铜配合物的配位环境图;图3和4:铜配合物的一维螺旋链状结构示意图。

    (2)配合物的催化性能研究

    本发明研究了对硫醚在以双氧水为氧化剂条件下的催化性能的研究,分别研究了配合物 I和II对硫醚的催化氧化反应(表2、表3),其反应方程通式如下:

    R1=甲基,苯基,苄基

    实例1配合物I选择性催化氧化苄基苯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苄基苯基硫醚(400mg),0.1mmol(催化剂用量为5%)配合物I(75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2.0mmol双 氧水(226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0℃下搅拌0.5h,HPLC检测,转化率为:32.7%。

    实例2配合物I选择性催化氧化苄基苯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苄基苯基硫醚(400mg),0.2mmol(催化剂用量为10%)配合物I(150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2.0mmol双 氧水(226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30℃下搅拌8h,HPLC检测,转化率为:86.8%。

    实例3配合物I选择性催化氧化苄基苯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苄基苯基硫醚(400mg),0.2mmol(催化剂用量为10%)配合物I(150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4.0mmol双 氧水(452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50℃下搅拌12h,HPLC检测,转化率为:62.9%。

    实例4配合物II选择性催化氧化苄基苯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苄基苯基硫醚(400mg),0.2mmol(催化剂用量为10%)配合物II(150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2.0mmol双 氧水(226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30℃下搅拌10h,HPLC检测,转化率为:81.9%。

    实例5配合物II选择性催化氧化苄基苯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苄基苯基硫醚(400mg),0.1mmol(催化剂用量为5%)配合物II(75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2.0mmol双 氧水(226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0℃下搅拌10h,HPLC检测,转化率为:63.4%。

    实例6配合物II选择性催化氧化苄基苯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苄基苯基硫醚(400mg),0.2mmol(催化剂用量为10%)配合物II(150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4.0mmol双 氧水(452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50℃下搅拌10h,HPLC检测,转化率为:76.8%。

    实例7配合物Ⅰ选择性催化氧化二苯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二苯硫醚(373mg),0.2mmol(催化剂用量为10%)配合物Ⅰ(150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2.0mmol双 氧水(226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30℃下搅拌12h,HPLC检测,转化率为:81.2%。

    实例8配合物Ⅰ选择性催化氧化二苯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二苯硫醚(373mg),0.1mmol(催化剂用量为5%)配合物Ⅰ(75mg)置 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2.0mmol双氧 水(226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30℃下搅拌12h,HPLC检测,转化率为:78.5%。

    实例9配合物Ⅰ选择性催化氧化二苯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二苯硫醚(373mg),0.2mmol(催化剂用量为10%)配合物Ⅰ(150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4.0mmol双 氧水(452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50℃下搅拌12h,HPLC检测,转化率为:61.0%。

    实例10配合物Ⅱ选择性催化氧化二苯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二苯硫醚(373mg),0.2mmol(催化剂用量为10%)配合物Ⅱ(150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2.0mmol双 氧水(226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0℃下搅拌12h,HPLC检测,转化率为:83.6%。

    实例11配合物Ⅱ选择性催化氧化二苯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二苯硫醚(373mg),0.1mmol(催化剂用量为5%)配合物Ⅱ(150mg)置 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2.0mmol双氧 水(226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30℃下搅拌12h,HPLC检测,转化率为:73.7%。

    实例12配合物Ⅱ选择性催化氧化二苯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二苯硫醚(373mg),0.2mmol(催化剂用量为10%)配合物Ⅱ(150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4.0mmol双 氧水(452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50℃下搅拌12h,HPLC检测,转化率为:53.1%。

    实例13配合物Ⅰ选择性氧化甲基苯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甲基苯基硫醚(248mg),0.2mmol(催化剂用量为10%)配合物Ⅰ(150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2.0mmol双 氧水(226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10℃下搅拌6h,HPLC检测,转化率为:91.1%。

    实例14配合物Ⅰ选择性氧化甲基苯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甲基苯基硫醚(248mg),0.1mmol(催化剂用量为5%)配合物Ⅰ(75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2.0mmol双 氧水(226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0℃下搅拌6h,HPLC检测,转化率为:80.0%。

    实例15配合物Ⅰ选择性氧化甲基苯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甲基苯基硫醚(248mg),0.2mmol(催化剂用量为10%)配合物Ⅰ(150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4.0mmol双 氧水(452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50℃下搅拌6h,HPLC检测,转化率为:67.1%。

    实例16配合物Ⅱ选择性氧化甲基苯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甲基苯基硫醚(248mg),0.2mmol(催化剂用量为10%)配合物Ⅱ(150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2mmol双氧 水(226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30℃下搅拌6h,HPLC检测,转化率为:81.4%。

    实例17配合物Ⅱ选择性氧化甲基苯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甲基苯基硫醚(248mg),0.1mmol(催化剂用量为5%)配合物Ⅱ(75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2mmol双氧 水(226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0℃下搅拌6h,HPLC检测,转化率为:78.0%。

    实例18配合物Ⅱ选择性氧化甲基苯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甲基苯基硫醚(248mg),0.2mmol(催化剂用量为10%)配合物Ⅱ(150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4.0mmol双 氧水(452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50℃下搅拌6h,HPLC检测,转化率为:72.6%。

    实例19配合物Ⅰ选择性氧化二苄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二苄基硫醚(428mg),0.2mmol(催化剂用量为10%)配合物Ⅰ(150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2.0mmol双 氧水(226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30℃下搅拌11h,HPLC检测,转化率为:79.5%。

    实例20合物Ⅰ选择性氧化二苄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二苄基硫醚(428mg),0.1mol(催化剂用量为5)配合物Ⅰ(75mg)置于 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2.0mmol双氧水 (226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0℃下搅拌11h,HPLC检测,转化率为:64.0%。

    实例21配合物Ⅰ选择性氧化二苄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二苄基硫醚(428mg),0.2mmol(催化剂用量为10%)配合物Ⅰ(150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4.0mmol双 氧水(452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50℃下搅拌11h,HPLC检测,转化率为:69.5%。

    实例22配合物Ⅱ选择性氧化二苄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二苄基硫醚(428mg),0.2mmol(催化剂用量为10%)配合物Ⅱ(150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2.0mmol双 氧水(226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30℃下搅拌11h,HPLC检测,转化率为:77.9%。

    实例23合物Ⅱ选择性氧化二苄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二苄基硫醚(428mg),0.1mol(催化剂用量为5%)配合物Ⅱ(75mg)置 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2.0mmol双氧 水(226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0℃下搅拌11h,HPLC检测,转化率为:76.0%。

    实例24配合物Ⅱ选择性氧化二苄基硫醚性能研究:

    称取2.0mmol二苄基硫醚(428mg),0.2mmol(催化剂用量为10%)配合物Ⅱ(150mg) 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4.0mmol双 氧水(452m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50℃下搅拌11h,HPLC检测,转化率为:61.2%。

    实例25双氧水氧化苄基苯基硫醚为苄基苯基亚砜的反应研究:

    称取2.0mmol苄基苯基硫醚(400mg),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 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10mmol双氧水(1.13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30℃下搅 拌6h,HPLC检测,转化率为:18.2%。

    实例26双氧水氧化二苯硫醚为二苯亚砜的反应研究:

    称取2.0mmol二苯硫醚(373mg),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入 40mmol乙腈,搅拌,称取10mmol双氧水(1.13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0℃下搅拌12h, HPLC检测,转化率为:13.4%。

    实例27双氧水氧化甲基苯基硫醚为甲基苯基亚砜的反应研究:

    称取2.0mmol甲基苯基硫醚(248mg),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 加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10mmol双氧水(1.13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10℃下搅 拌10h,HPLC检测,转化率为:14.2%。

    实例28双氧水氧化二苄基硫醚为二苄亚砜的反应研究:

    称取2.0mmol二苄基硫醚(428mg),置于带有磁力搅拌的50mL单口烧瓶中,向其中加 入40mmol乙腈,搅拌,称取10mmol双氧水(1.13g),慢慢滴加到单口烧瓶中,30℃下搅拌 11h,HPLC检测,转化率为:17.8%。

    (3)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表征

    配合物I和II的热重分析显示其在185℃左右能稳定存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为其 作为催化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热稳定性保证,分别见图5和图6(仪器型号: TG/DTA-6300)。

    以上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内容,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实施方式。但是凡采用 等同替换或等效变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表1配合物I和II的主要晶体学数据

    aR=∑||Fo|-|Fc||/∑|Fo|.

    bRw=[∑[w(Fo2-Fc2)2]/∑w(Fo2)2]1/2.

    cGOF={∑[w(Fo2-Fc2)2]/(n-p)}1/2.

    表2配合物I和II选择性催化氧化甲基苯基硫醚反应的产率

    反应条件:甲基苯基硫醚(2mmol),70%H2O2(2mmol,1equiv.)和催化剂I或II (10%)于乙腈中(40mmol)在30℃反应。HPLC检测反应。

    表3配合物I和II选择性催化氧化硫醚为亚砜的产率

    (1)a:苄基苯基硫醚;b:二苯硫醚;c:甲基苯基硫醚;d:二苄硫醚;

    (2)反应条件:硫醚(2mmol),70%H2O2(2mmol,1equiv.)和催化剂I或II(10%)于乙 腈中(40mmol)在30℃反应。

    关 键  词:
    选择性 催化 氧化硫 II 配合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选择性催化氧化硫醚的铜(II)配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91877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