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池过温保护的短路装置和有过温保护功能的电池.pdf
《用于电池过温保护的短路装置和有过温保护功能的电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电池过温保护的短路装置和有过温保护功能的电池.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775986.8 (22)申请日 2019.05.27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地址 518119 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 街道比克工业园 (72)发明人 刘岩林亮丁伟刚潘启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81 代理人 彭家恩 (51)Int.Cl. H01M 2/34(2006.01) H01M 10/4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用于电池过温保护的短路装置和有过温保 护功能的电池 (57)摘。
2、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电路技术领域, 具体涉 及一种电池过温保护短路器和具有过温保护功 能的电池, 其中短路器包括A端和B端且该A端和B 端电连接,其包括弹性件、 第一感磁件和第二感 磁件, 该弹性件一端与第二感磁件连接, 另一端 相对固定, 第二感磁件和第一感磁件相互吸引压 缩弹性件使得短路器的A端位于第一位置; 当电 池温度超过预设值, 第一感磁件和/或第二感磁 件的磁性消失, 弹性件恢复形变使得短路器的A 端位于第二位置。 当短路器的A端位于第二位置 时和电池的负极柱电连接, 进而使得正极柱和负 极柱之间形成短路, 从而阻止电池继续充放电。 本申请的短路器和现有的通过电解液产生气体 触发。
3、CID翻转的方式相比, 触发更加灵敏和及时。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页 CN 210467972 U 2020.05.05 CN 210467972 U 1.一种用于电池过温保护的短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路装置包括A端和B端且该A 端和B端电连接, 所述短路装置包括弹性件、 第一感磁件和第二感磁件, 所述第一感磁件和 第二感磁件中至少一个具有磁性, 另一个能被磁性吸引; 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感磁 件连接, 另一端相对固定; 所述第二感磁件和第一感磁件相互吸引压缩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短路装置的A端位于 第一位置; 当电池温度超过预设值, 所述第一感磁件和/或第二感磁件的磁性减。
4、弱或者消 失, 所述弹性件恢复形变使得所述短路装置的A端位于第二位置, 用于和所述电池的第一极 柱电连接, 所述短路装置的B端用于和所述电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 所述第一极柱和第二极 柱的电性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为导体, 所述弹性件靠近第二感磁件的一端为所述短路装置的A端, 所述弹 性件的一端位于第二位置时用于和电池的第一极柱电连接, 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为所述短 路装置的B端, 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和电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 或者, 所述弹性件和第一感磁件均为导体且该弹性件的一端与该第一感磁件电连接, 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为所述短路装置的A端, 所述弹。
5、性件的另一端位于第二位置时用于和 电池的第一极柱电连接, 所述第一感磁件为所述短路装置的B端, 所述第一感磁件用于和电 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 或者, 所述弹性件和第二感磁件均为导体且该弹性件的一端与该第二感磁件电连接, 所述第二感磁件为所述短路装置的A端, 所述第二感磁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用于和电池的第 一极柱电连接, 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为所述短路装置的B端, 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和电 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 或者, 所述弹性件、 第一感磁件和第二感磁件均为导体, 且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该第 一感磁件和第二感磁件电连接, 所述第二感磁件为所述短路装置的A端, 所述第二感磁件为 第二位置时用于和电池。
6、的第一极柱电连接, 所述第一感磁件所述短路装置的B端, 所述第一 感磁件用于和电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 或者, 所述弹性件、 第一感磁件和第二感磁件均为导体,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 感磁件电连接, 且所述第一感磁件和第二感磁件通过柔性导电件连接, 所述第二感磁件为 所述短路装置的A端, 所述第二感磁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用于和电池的第一极柱电连接, 所述 弹性件的另一端和第一感磁件为所述短路装置的B端, 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和第一感磁件 用于和电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感磁件和第二感磁件其中一个 为感温软磁铁, 另一个为永磁铁、 铁块或电磁铁。。
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绝缘导向件, 所述绝缘导向件的 内部形成有一个空心导向筒, 用于在所述第二感磁件运动时对其进行导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为圆柱状的弹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短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感磁件、 第二感磁件均为圆柱 状, 所述绝缘导向件为圆筒状且内壁光滑。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内圈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感磁 件的直径, 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第一感磁件上。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0467972 U 2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路装置, 其特征在于,。
8、 所述柔性导电件为铜线、 铝线、 铜箔或者 铝箔中的一种。 9.一种具有过温保护功能的电池,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短路 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之 间电路上的熔断器。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0467972 U 3 用于电池过温保护的短路装置和有过温保护功能的电池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电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池过温保护的短路装置 和具有过温保护功能的电池。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 新能源汽车凭借在节能减排上的巨大 优势越来越受到。
9、各个国家的青睐。 电动汽车目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体,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 车最为重要的动力来源。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高比能量、 寿命长等特点, 逐渐成为电动汽车动 力电池的主流。 然而以单体热失控为特征的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限制了电动汽 车的大规模应用。 0003 热失控是指电池单体放热连锁反应引起电池温度不可控式上升的现象。 正常使用 情况下, 电池温升较小, 不会发生热失控的危险。 当电池处于异常工况, 如过度充电、 过度放 电、 在高热环境中使用时, 电极材料会与电解液发生相应的副反应并产生热量, 同时使得电 池内阻上升并产生欧姆热, 使得电池温度以一定速率上升。 电极材料和电解液在。
10、越来越高 的温度下又会加快反应速率放出大量热量, 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使得电池温度不可控上升, 最终导致电池起火爆炸, 发生热失控。 0004 现有技术中对于方形电池, 为了防止电池在发生热失控时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 方形电池一般都会设计一个安全阀和电流切断装置CID (Criminal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 在电池温度处于异常情况时, 电池内部由于电极材料和电解液发生反应产生 大量气体, 使得电池内部压力持续升高, 当达到CID的翻转压力时, CID弹片会向上翻转, 正、 负极柱通过电池顶盖底板发生短路, 产生的大电流将正极保险Fuse熔断, 从而阻止电池继 。
11、续充、 放电以起到保护作用。 但是, CID的翻转与电池内部压力即电池内部产气量有关, 因此 CID翻转的触发并不是很及时、 灵敏。 往往当CID翻转时电池内部温度已经很高, 接近热失控 的触发临界状态, 电池依然很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流切断装置触发不及时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 电池过温保护的短路装置和具有过温保护功能的电池, 具体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用于电池过温保护的短路装置,所述短路装置包括A端和B端且该A端和B端电 连接, 所述短路装置包括弹性件、 第一感磁件和第二感磁件, 所述第一感磁件和第二感磁件 中至少一个具有磁性, 另一个能。
12、被磁性吸引; 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感磁件连接, 另一 端相对固定; 0007 所述第二感磁件和第一感磁件相互吸引压缩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短路装置的A端 位于第一位置; 当电池温度超过预设值, 所述第一感磁件和/ 或第二感磁件的磁性减弱或 者消失, 所述弹性件恢复形变使得所述短路装置的A端位于第二位置, 用于和所述电池的第 一极柱电连接, 所述短路装置的B端用于和所述电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 所述第一极柱和第 说明书 1/8 页 4 CN 210467972 U 4 二极柱的电性相反。 当短路装置的A端位于第二位置时和电池的第一极柱电连接, 同时短路 装置的B端和电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 这样电池。
13、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之间形成短路, 产生 的大电路会熔断正极保险, 起到过热保护的作用。 0008 其中, 所述弹性件为导体, 所述弹性件靠近第二感磁件的一端为所述短路装置的A 端,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位于第二位置时用于和电池的第一极柱电连接, 所述弹性件的另一 端为所述短路装置的B端, 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和电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 0009 或者, 所述弹性件和第一感磁件均为导体且该弹性件的一端与该第一感磁件电连 接, 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为所述短路装置的A端, 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位于第二位置时用于 和电池的第一极柱电连接, 所述第一感磁件为所述短路装置的B端, 所述第一感磁件用于和 电池的第。
14、二极柱电连接; 0010 或者, 所述弹性件和第二感磁件均为导体且该弹性件的一端与该第二感磁件电连 接, 所述第二感磁件为所述短路装置的A端, 所述第二感磁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用于和电池的 第一极柱电连接, 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为所述短路装置的B端, 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和 电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 0011 或者, 所述弹性件、 第一感磁件和第二感磁件均为导体, 且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 该第一感磁件和第二感磁件电连接, 所述第二感磁件为所述短路装置的A端, 所述第二感磁 件为第二位置时用于和电池的第一极柱电连接, 所述第一感磁件为所述短路装置的B端, 所 述第一感磁件用于和电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 。
15、0012 或者, 所述弹性件、 第一感磁件和第二感磁件均为导体,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 第二感磁件电连接, 且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通过柔性导电件连接, 所述第二感磁 件为所述短路装置的A端, 所述第二感磁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用于和电池的第一极柱电连接, 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和第一感磁件为所述短路装置的B端, 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和第一感 磁件用于和电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 0013 优选地, 所述第一感磁件和第二感磁件其中一个为感温软磁铁, 另一个为永磁铁、 铁块或电磁铁, 感温软磁铁具有高温消磁的特性, 当电池内温度未到预设值时, 第一感磁件 和第二感磁件相互吸引, 使得短路装置的一端位于第一。
16、位置, 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之间不 导通, 当电池内温度到预设值时, 感温软磁铁的磁性消失, 短路装置的一端在弹性件的作用 下位于第二位置, 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之间导通, 起到短路的作用。 0014 进一步的, 还包括绝缘导向件, 所述绝缘导向件的内部形成有一个空心导向筒, 用 于在所述第二感磁件运动时对其进行导向。 0015 其中, 所述弹性件为圆柱状的弹簧, 圆柱形弹簧的弹性大, 恢复形变能力强, 可以 套装在第一感磁件上, 起到相对定位的效果。 0016 其中, 所述第一感磁件、 第二感磁件均为圆柱状, 所述绝缘导向件为圆筒状且内壁 光滑, 在导向过程中可以减少第二磁性件和绝缘导向件之间的。
17、摩擦。 0017 其中, 所述弹簧内圈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感磁件的直径, 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第 一感磁件上, 第一感磁件对弹簧起到定位的效果, 防止弹簧位置发生移动。 0018 其中, 所述柔性导电件为铜线、 铝线、 铜箔或者铝箔中的一种, 铜材料和铝材料具 有一定的柔韧性且导电效果较好。 0019 一种具有过温保护功能的电池, 包括如上所述的短路装置, 还包括电池顶盖底板 说明书 2/8 页 5 CN 210467972 U 5 以及设置在该电池顶盖底板上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 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电池顶盖底板 绝缘连接, 所述第二极柱和所述电池顶盖底板电连接, 所述短路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柱 。
18、下方的电池顶盖底板上; 0020 所述弹性件和第二感磁件均为导体且两者电连接, 所述第二感磁件位于第二位置 时和电池的第一极柱电连接, 所述弹性件的下端和电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 或者, 所述第一 感磁件和第二感磁件均为导体且两者通过柔性导电件电连接, 所述第二感磁件位于第二位 置时和电池的第一极柱电连接, 所述第一感磁件和电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 所述第一极柱 和第二极柱的电性相反。 0021 进一步的,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之间电路上的熔断器。 当短路 装置使得电池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之间短路时, 回路中形成大电流熔断正极保险, 使得 电路断开, 起到过热保护的作用。 0022 。
19、进一步的,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顶盖底板上的防爆阀和注液口, 所述防爆阀处 设有防爆阀保护片。 防爆阀用于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内部气体压力过大时自动泄压, 防止 引起爆炸, 注液口用于向电池注入电解液, 在防爆阀处还设有防爆阀保护片, 用于保护防爆 阀防止防爆阀被电池外部尖锐物体破坏。 0023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电池过温保护的短路装置, 其包括弹性件、 第一感磁件和 第二感磁件, 当电池内温度未超过预设值时, 第二感磁件和第一感磁件相互吸引压缩弹性 件使得第二感磁件位于第一位置, 此时第二感磁件与电池的第一极柱断开, 当电池内温度 超过预设值时, 第二感磁件的磁性消失, 弹性件恢复形变使得第。
20、二感磁件位于第二位置, 当 第二感磁件位于第二位置时与电池的第一极柱电连接, 此时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之间短 路, 产生的大电流会熔断保险, 从而阻止电池继续充放电。 本申请的短路装置和现有的通过 电解液产生气体触发CID翻转的方式相比, 触发更加灵敏和及时, 避免了电池热失控情况的 发生。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短路装置在电池上安装状态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短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不同实施 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 很多细节描述是。
21、 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 然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 其中部分 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 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 材料、 方法所替代。 在某些情况下, 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 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 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 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 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0027 另外, 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 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 种实施方式。 同时, 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 见的方式进。
22、行顺序调换或调整。 因此, 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 说明书 3/8 页 6 CN 210467972 U 6 个实施例, 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 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0028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 例如 “第一” 、“第二” 等, 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 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 而本申请所说 “连接” 、“联接” , 如无特别说明, 均包括直接和 间接连接(联接)。 0029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以方形充电锂电池为例, 对本申请的短路装置20结构进 行说明, 该电池包括电池顶盖底板10以及设置在该电池顶盖底板10上的正极柱101和负极。
23、 柱105, 本实施例的短路装置20包括弹性件203、 第一感磁件205和第二感磁件202, 第一感磁 件205设置在负极柱 105下方的电池顶盖极板10上, 第二感磁件202通过弹性件203的支撑 设置在第一感磁件205的上方。 本申请中的第一感磁件205和第二感磁件202 是指能感受到 磁力, 即能够被磁力吸引的物体, 例如磁铁、 电磁铁、 铁块或者感温软磁铁等。 0030 其中第一感磁件205或第二感磁件202中至少一个具有磁性, 两者通过磁性相吸 引。 电池正常工作时, 第一感磁件205或第二感磁件202的磁性较大, 使得第一感磁件205和 第二感磁件202相互吸引, 第二感磁件202。
24、 压缩弹性件203使得其上端远离负极柱105; 当电 池内温度超过预设值时, 第一感磁件205或第二感磁件202的磁性降低或者消失, 此时第一 感磁件 205和第二感磁件202之间吸引力降低或消失, 弹性件203恢复形变, 第二感磁件202 在弹性件203的作用下被顶起与负极柱105接触, 使得正极柱101和负极柱105之间形成短 路, 产生的大电流会熔断正极保险, 从而阻止电池继续充放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短路装置20 和现有的通过电解液产生气体触发CID翻转的方式相比, 触发更加灵敏和及时, 避免了电池 热失控的发生。 0031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电池过温保护的短路装置, 主要用于在电池内温度。
25、超过预设值 时, 使得正极柱101和负极柱105之间形成短路, 产生的大电流会熔断正极保险, 从而阻止电 池继续充放电, 对电池起到过温保护的作用。 0032 实施例1: 0033 请参考图1和图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池过温保护的短路装置, 该短路装置 包括两端且该两端电连接, 短路时, 该短路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电池的正极柱和负极柱电连 接, 以起到短路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具体以方形充电锂电池为例进行说明, 方形充电锂电池 包括电池顶盖底板10以及设置在该电池顶盖底板10上的正极柱101和负极柱105, 正极柱 101通过第一安装柱107安装在电池顶盖底板10上, 该第一安装柱107为导体。
26、, 使得电池顶盖 底板10与正极柱101电连接, 负极柱105通过第二安装柱106 安装在电池顶盖底板10, 该第 二安装柱106为绝缘体, 使得负极柱105与电池顶盖底板10绝缘。 该短路装置20包括弹性件 203、 第一感磁件205 和第二感磁件202, 第一感磁件205固定在负极柱105下方的电池顶盖 极板10上, 第二感磁件202通过弹性件203的支撑设置在第一感磁件205 的上方。 0034 本实施例中, 弹性件203、 第一感磁件205和第二感磁件202均为导体, 弹性件203的 一端与第二感磁件202电连接, 且第一磁性件205和第二磁性件202通过柔性导电件连接, 第 二感磁件。
27、202为短路装置的A端, 第二感磁件202位于第二位置时用于和电池的负极柱105电 连接, 弹性件 203的另一端和第一感磁件205为短路装置的B端, 弹性件203的另一端和第一 感磁件205用于和电池的正极柱101电连接。 0035 其中, 本实施例的第一感磁件205采用圆柱状的永磁铁, 第二感磁件 202采用圆柱 状的感温软磁铁, 弹性件203采用圆柱形弹簧, 弹性件203 的内直径略大于第一感磁件205 说明书 4/8 页 7 CN 210467972 U 7 的直径, 第二感磁件202的内直径略大于弹性件203的内直径。 弹性件203的下端固定在电池 顶盖底板10上, 其上端与第二感磁。
28、件202的底部固定连接。 电池正常工作时, 电池内部的温 度未达到预设值时, 第一感磁件205具有较大的磁性, 使得第一感磁件205 和第二感磁件 202相互吸引, 第二感磁件202压缩弹性件203使得其上端远离负极柱105; 当电池内温度超 过预设值时, 该预设值为第二感磁件202 的居里温度, 此时电池温度达到第二感磁件202的 居里温度, 第二感磁件 202受热磁性消失, 此时第一感磁件205和第二感磁件202之间吸引 力消失, 弹性件203恢复形变, 第二感磁件202在弹性件203的作用下被顶起与负极柱105接 触并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203采用导电金属, 使得正极柱101和负。
29、极柱105之间形成 短路, 产生的大电流将正极保险熔断, 从而阻止电池继续充放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短路装置 20通过第二感磁件 202检测电池温度变化信息进而引起弹性件203动作, 进而起到短路效 果, 和现有的通过电解液产生气体触发CID翻转的方式相比, 触发更加灵敏和及时, 避免了 电池热失控的发生。 其中,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弹性件203 稳定不移动, 将其套装在第一感 磁件205上之后, 将其下端固定在电池顶盖底板10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 也可以仅仅将弹性 件203的套装在第一感磁件205, 其下端不固定, 在第一感磁件205和第二感磁件202相吸引 压缩弹性件203的过程中, 由于。
30、弹性件203套装在第一感磁件205上, 使得弹性件203相对固 定。 0036 其中, 第二感磁件202选取时, 需要注意的是, 其居里温度不能过低或者过高, 居里 温度最低应高于电池正常使用时的上限温度, 居里温度的最高值应低于电池热失控触发临 界值, 这样能保证该短路装置20更好的触发。 其中, 该第二感磁件202可以选用纯铁氧体和 磁钢等。 0037 其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 第一感磁件205和第二感磁件202中一个为感温软磁铁, 另 一个为铁块或者其他能被磁铁吸引的导电材料也可以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 例如, 第一 感磁件205为感温软磁铁, 第二感磁件202 为铁块, 或者第一感磁件。
31、205为铁块, 第二感磁件 202为感温软磁铁; 再或者第一感磁件205为永磁铁, 第二感磁件202为感温软磁铁。 0038 在其他实施例中, 弹性件203也可以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为了保证第一感磁件205 和第二感磁件202之间的导电性, 在第一感磁件205和第二感磁件202之间还设有柔性导电 件204, 该柔性导电件204的一端与第一感磁件205的上端固定, 另一端与第二感磁件202的 下端固定, 这样当第二感磁件202在弹性件203的作用下被顶起到第二位置时, 负极柱105依 次通过第二感磁件202、 柔性导电件204和第一感磁件205与正极柱101 电连接, 使得正极柱 101和负极柱。
32、105之间短路。 0039 该弹性件203采用导电件的同时, 在第一感磁件205和第二感磁件202 之间还有上 述的柔性导电件204, 这样当弹性件203与电池顶盖底板10或者第二感磁件202接触不良时, 柔性导电件204也能起到导电的作用, 起到短路的效果。 0040 其中, 本实施例的柔性导电件204采用铜线,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铝线、 铜 箔或铝箔等柔性导电材料,铜线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且导电效果较好。 0041 进一步的, 为了保证第二感磁件202在被弹性件203顶起时是竖直向上运动, 保证 第二感磁件202与负极柱105接触, 在负极柱105的下端面还设有绝缘导向件201, 本实施。
33、例 的绝缘导向件201为圆筒状, 其直径略大于第二感磁件202的直径, 其内壁光滑, 在第二感磁 件202在弹性件203 带动下向上运动时, 绝缘导向件201的内壁光滑减少了绝缘导向件201 说明书 5/8 页 8 CN 210467972 U 8 和第二感磁件202之间的摩擦, 便于第二感磁件202在沿着其内部的向上运动与负极柱105 接触。 0042 另外, 在其他实施例中, 第二感磁件202也可以采用电磁铁, 在电池内部设置温度 传感器, 用于检测电池内部的温度值, 当其温度值超过预设值时, 控制器控制电磁铁失电, 使得第二感磁件202与负极柱105接触导通。 0043 其中, 由于方形。
34、电池和圆柱电池正负极柱导通情况不同, 在将本实施例的电池短 路装置20应用于圆柱电池时, 可以将该短路装置20设置在正极柱下方, 也可以实现过热短 路的功能, 此外该短路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过热控制场景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 要进行适当调整, 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0044 实施例2: 0045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电池过温保护的短路装置, 其中第一感磁件 205为感温 软磁铁, 第二感磁件202为永磁铁, 两者通过磁性相吸引。 0046 其中, 弹性件203为导体, 第一感磁件205和第二感磁件202可以为导体或者绝缘 体。 第二感磁件202设置在该弹性件203的一端并且弹性件203的。
35、端部不低于该第二感磁件 202的端部, 弹性件203靠近第二感磁件 202的一端为短路装置的A端, 弹性件203的一端位 于第二位置时用于和电池的负极柱105电连接; 第一感磁件205设置在该弹性件203的另一 端且该弹性件203的端部不低于第一感磁件205的端部, 该弹性件203的另一端为短路装置 的B端, 弹性件203的另一端用于和电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 0047 其中, 当电池内部温度未超过预设值时, 第二感磁件202和第一感磁件205由于磁 力相互吸引, 使得短路装置的A端位于第一位置, 即该弹性件203靠近第二感磁件202的一端 位于第一位置, 此时, 短路装置的A端和B端断路; 当。
36、电池内部温度超过预设值时, 第二感磁 件202的磁性消失, 弹性件203恢复形变, 第二感磁件202在弹性件203的作用下带动该弹性 件203的一端运动到第二位置, 使得该弹性件203与负极柱105电连接, 弹性件203的另一端 与正极柱101电连接, 使得电池的正极柱101和负极柱105之间短路, 回路中形成大电流熔断 正极保险, 起到过热保护的作用。 0048 实施例3: 0049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电池过温保护的短路装置, 其中第一感磁件 205为感温 软磁铁, 第二感磁件202为永磁铁, 两者通过磁性相吸引。 0050 其中, 弹性件203和第一感磁件205均为导体, 该弹性件20。
37、3的一端与该第一感磁件 205电连接, 第二感磁件202设置在该弹性件203的另一端且弹性件203的端部不低于该第二 感磁件202, 该弹性件203的另一端为短路装置的A端, 弹性件203的另一端位于第二位置时 用于和电池的负极柱105电连接, 该第一感磁件205设置在该弹性件203的另一端且两者电 连接, 第一感磁件205为短路装置的B端, 用于和电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 0051 其中, 当电池内部温度未超过预设值时, 第二感磁件202和第一感磁件205由于磁 力相互吸引, 使得短路装置的A端位于第一位置, 即该弹性件203靠近第二感磁件202的一端 位于第一位置, 此时, 短路装置的两端断。
38、路; 当电池内部温度超过预设值时, 第二感磁件202 的磁性消失, 弹性件203恢复形变, 第二感磁件202在弹性件203的作用下带动该弹性件203 的一端运动到第二位置, 使得该弹性件203与负极柱105电连接, 第一感磁件205和电池的正 极柱101电连接, 使得电池的正极柱101和负极柱105 之间短路, 回路中形成大电流熔断正 说明书 6/8 页 9 CN 210467972 U 9 极保险, 起到过热保护的作用。 0052 实施例4: 0053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电池过温保护的短路装置, 该短路装置20 包括弹性件 203、 第一感磁件205和第二感磁件202, 其中第一感磁件2。
39、05 为感温软磁铁, 第二感磁件202 为永磁铁, 两者通过磁性相吸引。 0054 其中, 弹性件203和第二感磁件202均为导体且该弹性件203的一端与该第二感磁 件202电连接, 第二感磁件202为短路装置的A端, 第二感磁件202位于第二位置时用于和电 池的负极柱105电连接, 弹性件203的另一端为短路装置的B端, 第一感磁件205设置在该弹 性件203的另一端且该弹性件203的端部不低于第一感磁件205的端部, 弹性件203的另一端 用于和电池的正极柱101电连接。 0055 其中, 当电池内部温度未超过预设值时, 第二感磁件202和第一感磁件205由于磁 力相互吸引, 使得短路装置。
40、的A端位于第一位置, 即该第二感磁件202位于第一位置, 此时, 短路装置的两端断路; 当电池内部温度超过预设值时, 第二感磁件202的磁性消失, 弹性件 203恢复形变, 第二感磁件202在弹性件203的作用下运动到第二位置, 使得该第二感磁件 202 与负极柱105电连接, 弹性件203的另一端用于和电池的正极柱101电连接, 使得电池的 正极柱101和负极柱105之间短路, 回路中形成大电流熔断正极保险, 起到过热保护的作用。 0056 实施例5: 0057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电池过温保护的短路装置, 该短路装置20 包括弹性件 203、 第一感磁件205和第二感磁件202, 其中第。
41、一感磁件205 为感温软磁铁, 第二感磁件202 为永磁铁, 两者通过磁性相吸引。 0058 其中, 弹性件203、 第一感磁件205和第二感磁件202均为导体, 且该弹性件203的两 端分别与该第一感磁件205和第二感磁件202电连接, 第一感磁件205固定在电池顶盖极板 10上, 第二感磁件202为短路装置的 A端, 第二感磁件202为第二位置时用于和电池的负极 柱105电连接, 第一感磁件101为短路装置的B端, 第一感磁件101用于和电池的正极柱101 电连接。 0059 其中, 当电池内部温度未超过预设值时, 第二感磁件202和第一感磁件205由于磁 力相互吸引, 使得第二感磁件20。
42、2位于第一位置, 此时, 短路装置的两端断路; 当电池内部温 度超过预设值时, 第二感磁件202的磁性消失, 弹性件203恢复形变, 第二感磁件202在弹性 件203的作用下运动到第二位置, 使得该第二感磁件202与负极柱105电连接, 第一感磁件 101用于和电池的正极柱101电连接, 使得电池的正极柱101和负极柱105 之间短路, 回路中 形成大电流熔断正极保险, 起到过热保护的作用。 0060 实施例6 006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过温保护功能的电池, 以方形充电锂电池为例, 如图1, 该 电池包括电池顶盖底板10以及设置在该电池顶盖底板10上的正极柱101和负极柱105, 该在 电。
43、池顶盖底板10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短路装置。 其中, 在正极柱101和负极柱105之 间电路上还串联有熔断器, 当电池正常工作时, 第一感磁件205或第二感磁件202的磁性较 大, 使得第一感磁件205和第二感磁件202相互吸引, 第二感磁件202压缩弹性件203使得其 上端远离负极柱105; 当电池内温度超过预设值时, 第一感磁件205或第二感磁件202的磁性 降低或者消失, 此时第一感磁件205 和第二感磁件202之间吸引力降低或消失, 弹性件203 说明书 7/8 页 10 CN 210467972 U 10 恢复形变, 第二感磁件202在弹性件203的作用下被顶起与负极柱105接触。
44、, 使得正极柱101 和负极柱105之间形成短路, 产生的大电流会熔断熔断器的正极保险, 从而阻止电池继续充 放电。 因此,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具有热失控自动触发短路的功能, 防止电池过热引起自燃 或者爆炸, 保证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0062 同时在电池顶盖底板10上还设有防爆阀102和注液口104, 防爆阀102 用于在电池 充放电内气体压力过大时自动泄压, 防止引起爆炸, 注液口104 用于向电池注入酸液, 在防 爆阀102处还设有防爆阀保护片102, 使得电池内部的多余气体可以经过该防爆阀保护片 102排出。 0063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 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 并 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 想, 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 变形或替换。 说明书 8/8 页 11 CN 210467972 U 11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12 CN 210467972 U 12 。
- 内容关键字: 用于 电池 保护 短路 装置 功能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2817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