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pdf



《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504063.5 (22)申请日 2019.09.10 (73)专利权人 浙江大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 道粮站路11号1幢2楼201-3室 (72)发明人 陈小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33289 代理人 温艳华 (51)Int.Cl. F24F 3/16(2006.01) F24F 6/12(2006.01) F24F 1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 (。
2、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 空气制造机的外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外壳内 部具有水箱和水泵, 纳米光催化板组件设置于外 壳的内部并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光催化板。 风机 设置于外壳内并毗邻进风口位置, 气流通过风机 从进风口进入并通过纳米光催化板组件后从出 风口流出。 紫外线发射装置设置于外壳的内部并 在使用状态下照射纳米光催化板组件。 雾化器设 置于外壳的内部, 水泵将储存于水箱内的水输送 至雾化器和纳米光催化板组件, 使得水流沿着纳 米光催化板组件流下并通过雾化器被雾化。 卡槽 板卡接在外壳的出风口位置并具有镂空的网格。 卡槽板一侧的四周具有第一凸沿, 第一凸沿在出 风。
3、口位置嵌入外壳的内部, 以阻挡水流从出风口 边沿流出而漏水。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10463376 U 2020.05.05 CN 210463376 U 1.一种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外壳, 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外壳的内部具有水箱和水泵, 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水箱 内; 纳米光催化板组件, 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所述纳米光催化板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布 置且表面附有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板; 风机, 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毗邻所述进风口位置, 气流通过所述风机从所述进风口进 入并通过所述纳米光催化板组件后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紫外线发射装置, 设置于所述外壳的。
4、内部并在使用状态下照射所述纳米光催化板组 件; 雾化器, 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所述水泵将储存于所述水箱内的水输送至所述雾化 器和所述纳米光催化板组件, 使得水流沿着所述纳米光催化板组件流下并通过所述雾化器 被雾化, 从而水流对流通于所述纳米光催化板组件的空气进行净化; 卡槽板, 卡接在外壳的所述出风口位置, 所述卡槽板具有镂空的网格以允许气流通过, 所述卡槽板一侧的四周具有第一凸沿, 所述第一凸沿在所述出风口位置嵌入外壳的内部, 以阻挡水流从所述出风口边沿流出而漏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顶部具有一个 空腔, 所述纳米光催化板组件位于所述空。
5、腔内, 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空腔相 对的两侧壁, 所述空腔的底壁设有下水孔, 所述水箱位于所述外壳的底部, 所述第一凸沿卡 入所述底壁的边沿范围之内, 使得水流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凸沿回流到所述空腔的底壁并最 终汇集到所述下水孔进入所述水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沿形成一个矩 形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槽板一侧的四周具 有第二凸沿, 所述第二凸沿和所述第一凸沿位于所述卡槽板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凸沿环绕 于第一凸沿的外周, 在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之间形成一个间隙, 所述空腔的所述 底壁卡。
6、入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之间的所述间隙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凸沿形成一个矩 形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沿卡入所述外 壳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凸沿卡入所述外壳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槽板的中心 具有一个开口, 所述卡槽板在和所述第一凸沿相对的一侧具有多条间隔的筋条, 所述筋条 跨过所述开口从而形成镂空的所述网格。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463376 U 2 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
7、化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 背景技术 0002 空气制造机或者空气净化器是常用改善办公和家居环境空气质量的设备, 随着人 们对空气质量越来越重视, 这类产品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 发展潜力很大。 空气制造机的内 部由于有水流循环流动, 加之外壳和出风口结构设计的缺陷, 经常发现在出风口有漏水现 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 解决现有的空气制造机出风 口存在漏水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 包括外壳、 纳米光催 化板组件、 风机、 紫外线发射装置、 雾化器以及卡槽板。 外壳具有进风口。
8、和出风口, 外壳的内 部具有水箱和水泵, 水泵设置于水箱内。 纳米光催化板组件设置于外壳的内部, 纳米光催化 板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布置且表面附有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板。 风机设置于外壳内并毗邻进风 口位置, 气流通过风机从进风口进入并通过纳米光催化板组件后从出风口流出。 紫外线发 射装置设置于外壳的内部并在使用状态下照射纳米光催化板组件。 雾化器设置于外壳的内 部, 水泵将储存于水箱内的水输送至雾化器和纳米光催化板组件, 使得水流沿着纳米光催 化板组件流下并通过雾化器被雾化, 从而水流对流通于纳米光催化板组件的空气进行净 化。 卡槽板卡接在外壳的出风口位置, 卡槽板具有镂空的网格以允许气流通过, 卡。
9、槽板一侧 的四周具有第一凸沿, 第一凸沿在出风口位置嵌入外壳的内部, 以阻挡水流从出风口边沿 流出而漏水。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 外壳的顶部具有一个空腔, 纳米光催化板组件位于空 腔内, 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空腔相对的两侧壁, 空腔的底壁设有下水孔, 水箱位于外壳的底 部, 第一凸沿卡入底壁的边沿范围之内, 使得水流能够沿着第一凸沿回流到空腔的底壁并 最终汇集到下水孔进入水箱。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 第一凸沿形成一个矩形框。 0007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 卡槽板一侧的四周具有第二凸沿, 第二凸沿和第一凸 沿位于卡槽板的同一侧, 第二凸沿环绕于第一凸沿的外周, 在。
10、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之间形 成一个间隙, 空腔的底壁卡入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之间的间隙内。 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 第二凸沿形成一个矩形框。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 第一凸沿卡入外壳的深度大于第二凸沿卡入外壳的深 度。 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 卡槽板的中心具有一个开口, 卡槽板在和第一凸沿相 对的一侧具有多条间隔的筋条, 筋条跨过开口从而形成镂空的网格。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0463376 U 3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2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空气制造机的出风口位置卡接设置卡槽板, 通过卡槽板的第一 凸沿嵌入外壳内。
11、部, 以阻止水流从出风口边沿流出, 从而起到防漏水作用。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制造机的剖视图; 0014 图2是图1在A位置的放大图; 0015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槽板在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槽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描述只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 以 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 在以下描 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 变形方案、 改进方案、 等同方案 以及其他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
12、和范围的其他方案。 0018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制造机, 尤其是一种防漏水的空气制造机, 可以防止出风口漏水现象。 具体地, 所述防漏水空气制造机包括外壳10、 纳米光催化板组件 20、 风机30、 紫外线发射装置40、 雾化器(图中未示出), 卡槽板50。 0019 外壳10具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 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位于外壳10相对的两 侧侧壁。 纳米光催化板组件20、 风机30、 紫外线发射装置40、 雾化器均位于外壳10的内部。 外 壳10的内部还具有水箱11和水泵, 水泵设置于水箱11内。 0020 纳米光催化板组件20设置于外壳10的内部, 用于进。
13、行光催化反应。 纳米光催化板 组件20包括多个间隔布置且表面附有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板。 在紫外线的照射下, 附在纳米 光催化板表面的光催化剂可发生光催化反应。 0021 风机30设置于外壳10内并毗邻进风口101位置。 气流通过风机30从进风口101进入 并通过纳米光催化板组件20后从出风口102流出。 0022 如图1所示, 于本实施例中, 外壳10的顶部具有一个空腔103, 纳米光催化板组件20 位于空腔103内, 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位于空腔102相对的两侧侧壁。 也就是说, 纳米光催 化板组件20位于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之间。 空腔103的底壁12还设有下水孔104。 水箱1。
14、1 位于外壳10的底部。 在风机30的作用下, 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所述空气制造机的外壳10的 内部。 由于纳米光催化板组件20设置于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之间, 空气进入进风口101之 后会流通于纳米光催化板之间, 空气通过纳米光催化板组件20之后从出风口102流出。 0023 紫外线发射装置40设置外壳10的内部并在使用状态下照射纳米光催化板组件20。 所述空气制造机运行时, 紫外线发射装置40发出紫外线光并照射到纳米光催化板组件20的 纳米光催化板上。 这样在紫外线的照射下, 附着在纳米光催化板上的光催化剂发生光催化 反应, 使得原子纳米材料的氧离子团在半导体电场的作用下激发电子逃。
15、逸, 逃逸的电子被 流通于纳米光催化板之间的空气中的氧分子带走形成负氧离子, 负氧离子通过出风口102 被吹出, 从而提供清新的空气。 0024 雾化器设置于外壳10的内部并位于纳米光催化板组件20的顶部。 水箱11内的水泵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0463376 U 4 将储存于水箱11内的水输送至雾化器和纳米光催化板组件20, 使得水流沿着纳米光催化板 组件20流下并通过雾化器被雾化, 从而水流对流通于纳米光催化板组件20的空气进行净 化。 0025 卡槽板50卡接在外壳10的出风口102位置。 卡槽板50具有镂空的网格以允许气流 通过。 具体地, 卡槽板50一侧的四周具有第一凸。
16、沿51, 第一凸沿51在出风口102位置嵌入外 壳10的内部, 以阻挡水流从出风口102边沿流出而漏水。 0026 如图1所示, 第一凸沿51卡入空腔103的底壁12的边沿范围之内。 这样即便有水流 流到出风口104位置, 第一凸沿51能够阻挡水流外漏, 并使得水流能够沿着第一凸沿回流到 空腔103的底壁12并最终汇集到下水孔104进入水箱11。 通过这样的方式, 实现了所述空气 制造机的防漏水效果。 第一凸沿51一方面起到防漏水的作用, 另一方面起到使得卡槽板50 卡接在出风口102位置的作用。 0027 可选地, 于本实施例中, 卡槽板50大致呈矩形, 第一凸沿51一体形成于卡槽板50的 。
17、一侧面上。 出风口102的形状大致呈矩形, 因此第一凸沿51形成一个矩形框。 这样卡槽板50 能够通过第一凸沿51卡接在出风口102位置。 于其他实施例中, 根据设计的出风口102形状 不同, 卡槽板50的第一凸沿51相应地形成其他形状, 例如圆形。 0028 进一步地, 卡槽板50一侧的四周具有第二凸沿52, 第二凸沿52和第一凸沿51位于 卡槽板50的同一侧。 第二凸沿52环绕于第一凸沿51的外周, 这样在第一凸沿51和第二凸沿 52之间形成一个间隙501。 空腔103的底壁12卡入第一凸沿51和第二凸沿52之间形成的间隙 501内。 换句话说, 基于图1所示的方向, 第一凸沿51卡入空腔。
18、103的底壁12的边沿上方, 而第 二凸沿52接合于空腔103的底壁12的边沿下方。 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卡槽板50通过第一凸 沿51和第二凸沿52能够封住出风口102位置, 实现防漏水; 另一方面, 卡槽板50通过第一凸 沿51和第二凸沿52的夹持和卡接作用, 可以紧密地卡接在出风口102位置。 0029 于本实施例中, 和第一凸沿51类似的, 第二凸沿52也相应地形成一个矩形框。 于其 他实施例中, 根据出风口102的形状不同, 以及第一凸沿51围成的形状的不同, 第二凸沿52 相应地形成其他形状, 例如圆形。 0030 如图1和图2所示, 可选地, 第一凸沿51卡入外壳10的深度H1大于第。
19、二凸沿52卡入 外壳10的深度H2。 0031 卡槽板50的中心具有一个开口502, 卡槽板50在和第一凸沿51相对的一侧具有多 条竖直间隔的筋条53。 筋条53跨过开口502从而形成镂空的所述网格, 以允许空气通过卡槽 板50并流出所述空气制造机, 从而为周边环境提供清新的空气。 这也相当于筋条53将开口 502分割成了多个小区域, 空气从出风口102流出后再分别通过由筋条53分割出来的小区域 流出。 0032 于其他实施例中, 卡槽板50在和第一凸沿30相对的一侧具有多条水平间隔的筋条 53, 也就是说, 筋条53为水平间隔设置。 0033 可以理解的是, 在所述空气制造机运行过程中, 由。
20、于在风机30的作用下, 有源源不 断的空气流从进风口101吹向出风口102, 在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之间设有纳米光催化板 组件20, 且有水流源源不断沿着纳米光催化板组件20流下, 加之空腔103内存在被雾化器雾 化之后的水雾, 因此在出风口102位置不可避免地会有水滴。 如果没有设置卡槽板50, 那么 水滴就会从出风口102流出, 造成漏水现象。 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风口102位置卡接一个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0463376 U 5 卡槽板50, 卡槽板50的第一凸沿51嵌入外壳10的内部, 以阻止水流从出风口102边沿流出, 并且使得水流只能沿着第一凸沿51回流到空腔1。
21、03的底壁12并最终汇集到下水孔104进入 所述水箱11, 从而起到防漏水作用。 0034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上述描述以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 为举例, 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功 能和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 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情况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和修改。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0463376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7 CN 210463376 U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8 CN 210463376 U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4 页 9 CN 210463376 U 9 图4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0 CN 210463376 U 10 。
- 内容关键字: 漏水 空气 制造
相关文档
更多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2821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