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12955433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0.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档描述:

《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231594.5 (22)申请日 2019.02.25 (73)专利权人 河北省华凯龙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富昌乡 大祝泽村厂房 (72)发明人 翟鹏 (51)Int.Cl. G01T 7/00(2006.01) G01T 1/20(2006.01) G01V 5/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 固定装置, 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 包 。

2、括探测器筒体、 第一连杆、 倍增管、 第二连杆、 闪 烁体、 支撑座和显示装置, 所述探测器筒体的内 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 所述第一液压缸 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 所述第一液压缸靠 近探测器筒体的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贯通孔, 本 实用新型当探测器处在复杂环境测量时, 周围环 境难免会对探测器产生冲击, 通过第一液压缸和 第二液压缸的配合, 可减缓由于冲击对闪烁体与 倍增管产生的震动, 相对于弹簧式的减震装置, 液压式的减震装置结构更加紧凑且呈对称结构, 安装空间小, 受力更加合理, 动态响应时间短, 而 且比较柔和。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210155341 U。

3、 2020.03.17 CN 210155341 U 1.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 包括探测器筒体 (1) 、 第一连杆 (4) 、 倍增管 (7) 、 第 二连杆 (11) 、 闪烁体 (13) 、 支撑座 (17) 和显示装置 (19)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测器筒体 (1) 的 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 (2) , 所述第一液压缸 (2) 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 (3) , 所述第一液压缸 (2) 靠近探测器筒体 (1) 的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贯通孔, 所述第一连杆 (4) 贯穿第一贯通孔且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 (4) 在第一液压缸 (2) 的内腔的一端与第一活塞 (3) 固。

4、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 (4)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管座 (5) , 所述管座 (5) 与探测器筒体 (1) 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所述管座 (5) 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内卡接有倍增 管屏蔽筒 (6) , 所述倍增管 (7) 卡接在倍增管屏蔽筒 (6) 内, 所述第一液压缸 (2) 的内部顶端 焊接有第一复位弹簧 (8) 的一端, 所述第一复位弹簧 (8) 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 (3) 焊接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弹簧 (8) 套接在第一连杆 (4) 上所述探测器筒体 (1) 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第 二液压缸 (9) , 所述第二液压缸 (9) 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 (10) , 所。

5、述第二液压缸 (9) 靠 近所述探测器筒体 (1) 的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二贯通孔, 所述第二连杆 (11) 贯穿第二贯通孔 且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 (11) 在第二液压缸 (9) 的内腔的一端与第二活塞 (10) 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 (11)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体座 (12) , 所述体座 (12) 与探测器筒体 (1) 的内侧 壁滑动连接, 所述体座 (12) 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闪烁体 (13) 卡接在第二凹槽内, 所 述第二液压缸 (9) 的内部底端焊接有第二复位弹簧 (14) 的一端, 所述第二复位弹簧 (14) 的 另一端与第二活塞 (10) 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复位。

6、弹簧 (14) 套接在第二连杆 (11) 上, 所述闪 烁体 (13) 的输出端与倍增管 (7) 的输入端耦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 塞 (3) 的侧壁上与第二活塞 (10) 的侧壁上均设有外圆形凹槽, 两个所述外圆形凹槽内均套 接有第一密封圈 (15) 。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液 压缸 (2) 的第一贯通的内侧壁与第二液压缸 (9) 的第二贯通孔的内侧壁均设有内圆形凹槽, 两个所述内圆形凹槽内均卡接有第二密封圈 (16) 。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闪烁。

7、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倍增管 屏蔽筒 (6) 与闪烁体 (13) 的连接处均套接在支撑座 (17) 内, 所述支撑座 (17) 是用胶质材料 制成, 所述支撑座 (17) 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滑动筒 (18) , 所述滑动筒 (18) 与探测器筒体 (1) 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闪烁体 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和显示装置 (19) 通过电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 塞 (3) 与第一液压缸 (2) 组成的密封腔内和第二活塞 (10) 与第二。

8、液压缸 (9) 组成的密封腔内 均设有阻尼油。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155341 U 2 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闪烁探测器技术领域, 具体领域为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闪烁体和倍增管组成的闪烁探测器, 主要是用来探测粒子的, 当有一个粒子打入 闪烁体里面之后, 闪烁体的电子便处于激发态, 放出一个特定波长的光子, 光子被光电倍增 管放大之后就进行输出, 这就是它们的基本原理, 在石油勘测、 气象卫星云图观测、 海域爆 炸观察等都有用到, 在这些情况下使用时, 常会对闪烁体和倍增管造成冲击后产生震动, 闪。

9、 烁体和倍增管在配合使用时, 需要将闪烁体和倍增管牢固、 稳定的连接且固定, 接触面均匀 且受力一致, 由于倍增管的外壳是玻璃材质制成, 一般抗冲击力不超过 10g, 所以是一种十 分脆弱的器件, 在受到外界冲击产生的震动后, 会造成两者接触面不均匀, 受力不一致, 形 成空隙, 导致光学耦合剂脱落而影响光传输效率和探测效率, 还会使倍增管内的电极焊接 不良、 结构松动、 阴极弹片接触不良、 极间尖端放电、 跳火等引起的跳跃性不稳现象发生, 信 号忽大忽小, 如果震动更加严重, 还会使倍增管的管壁造成破裂现象, 严重影响测量效果, 目前常用的减震装置是用弹簧制成的, 由于弹簧在高频时钢丝会传递。

10、震动, 容易产生摇摆 运动, 会对倍增管造成二次伤害, 所以弹簧减震装置并不适合安装在闪烁体和倍增管的固 定装置内, 为解决这一问题, 现利用液压减震装置来稳定闪烁体和倍增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 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 置, 包括探测器筒体、 第一连杆、 倍增管、 第二连杆、 闪烁体、 支撑座和显示装置, 所述探测器 筒体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 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 所 述第一液压缸靠近探测器筒体的内部的一。

11、端设有第一贯通孔, 所述第一连杆贯穿第一贯通 孔且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在第一液压缸的内腔的一端与第一活塞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 连杆 0005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管座, 所述管座与探测器筒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所述管座 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内卡接有倍增管屏蔽筒, 所述倍增管卡接在倍增管 屏蔽筒内, 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内部顶端焊接有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 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 另一端与第一活塞焊接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接在第一连杆上, 所述探测器筒体的内 部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缸, 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 所述第二液 压缸靠近所述探测器筒体的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二。

12、贯通孔, 所述第二连杆贯穿第二贯通孔且 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在第二液压缸的内腔的一端与第二活塞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体座, 所述体座与探测器筒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所述体座的下表面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0155341 U 3 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闪烁体卡接在第二凹槽内, 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内部底端焊接有第二复 位弹簧的一端, 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塞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接 在第二连杆上, 所述闪烁体的输出端与倍增管的输入端耦合连接。 0006 优选的, 所述第一活塞的侧壁上与第二活塞的侧壁上均设有外圆形凹槽, 两个所 述外圆形凹槽内均套。

13、接有第一密封圈。 0007 优选的, 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第一贯通的内侧壁与第二液压缸的第二贯通孔的内侧 壁均设有内圆形凹槽, 两个所述内圆形凹槽内均卡接有第二密封圈。 0008 优选的, 所述倍增管屏蔽筒与闪烁体的连接处均套接在支撑座内, 所述支撑座是 用胶质材料制成, 所述支撑座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滑动筒, 所述滑动筒与探测器筒体的内 侧壁滑动连接。 0009 优选的, 所述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和显示装置通过电缆连接。 0010 优选的, 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一液压缸组成的密封腔内和第二活塞与第二液压缸组 成的密封腔内均设有阻尼油。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管座。

14、、 体座、 支撑座和滑动筒的 配合设置, 可固定闪烁体与倍增管且在探测器筒体内滑动, 通过第一液压缸、 第一活塞、 第 一连杆、 第二液压缸、 第二活塞和第二连杆的配合设置, 当外界环境对探测器筒体产生冲击 力时, 对闪烁体与倍增管起到缓冲减震作用, 通过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配合设 置, 当冲击力结束时, 使闪烁体与倍增管回到原先的位置, 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 配合设置, 防止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内的阻尼油渗出腔外, 本实用新型当探测器处在 复杂环境测量时, 周围环境难免会对探测器产生冲击, 通过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配 合, 可减缓由于冲击对闪烁体与倍增管产生的震动, 相。

15、对于弹簧式的减震装置, 液压式的减 震装置结构更加紧凑且呈对称结构, 安装空间小, 受力更加合理, 动态响应时间短, 而且比 较柔和。 附图说明 0012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和滑动筒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 1-探测器筒体、 2-第一液压缸、 3-第一活塞、 4-第一连杆、 5-管座、 6-倍增管 屏蔽筒、 7-倍增管、 8-第一复位弹簧、 9-第二液压缸、 10-第二活塞、 11-第二连杆、 12-体座、 13-闪烁体、 14-第二复位弹簧、 15-第一密封圈、 16-第二密封圈、 17-支撑座、 18-滑动筒、 19- 显示。

16、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 请参阅图 1-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 包括探测器筒体 1、 第一连杆 4、 倍增管 7、 第二连杆 11、 闪烁体 13、 支撑座 17 和显示装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0155341 U 4 置 。

17、19, 所述探测器筒体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2, 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内腔滑动 连接有第一活塞 3, 所述第一液压缸靠近探测器筒体的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贯通孔, 所述 第一连杆贯穿第一贯通孔且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在第一液压缸的内腔的一端与第一活 塞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管座 5, 第一连杆、 第一液压缸和第一活塞 的配合设置, 可控制管座的滑动, 所述管座与探测器筒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所述管座的上 表面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内卡接有倍增管屏蔽筒 6, 所述倍增管卡接在倍增管屏 蔽筒内, 防止磁场对倍增管的干扰, 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内部顶端焊接有第一复位弹簧 8 。

18、的 一端, 缓和外界的冲击力对闪烁体和倍增管的震动影响, 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 一活塞焊接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接在第一连杆上, 所述探测器筒体的内部顶端固定 连接有第二液压缸 9, 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 所述第二液压缸靠近 所述探测器筒体的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二贯通孔, 所述第二连杆 11 贯穿第二贯通孔且滑动 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在第二液压缸的内腔的一端与第二活塞固定连接, 第二连杆、 第二液压 缸和第二活塞的配合设置, 可控制体座的滑动, 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体座 12, 所述体座与探测器筒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所述体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闪。

19、烁 体卡接在第二凹槽内, 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内部底端焊接有第二复位弹簧 14 的一端, 缓和 外界的冲击力对闪烁体和倍增管的震动影响, 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塞焊接 连接, 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接在第二连杆上, 所述闪烁体的输出端与倍增管的输入端耦合 连接。 0017 具体而言, 所述第一活塞的侧壁上与第二活塞的侧壁上均设有外圆形凹槽, 两个 所述外圆形凹槽内均套接有第一密封圈 15。 防止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内的阻尼油渗 出腔外。 0018 具体而言, 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第一贯通的内侧壁与第二液压缸的第二贯通孔的内 侧壁均设有内圆形凹槽, 两个所述内圆形凹槽内均卡接有第二密封圈 16。。

20、 防止第一液压缸 和第二液压缸内的阻尼油渗出腔外。 0019 具体而言, 所述倍增管屏蔽筒与闪烁体的连接处均套接在支撑座内, 所述支撑座 是用胶质材料制成, 所述支撑座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滑动筒 18, 所述滑动筒与探测器筒体 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支撑座防止倍增管与闪烁体的连接处松动。 0020 具体而言, 所述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和显示装置通过电缆连接。 显示装置 通过电缆可接收到测量的信号。 0021 具体而言, 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一液压缸组成的密封腔内和第二活塞与第二液压缸 组成的密封腔内均设有阻尼油。 通过对阻尼油的挤压, 起到缓冲作用。 0022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管座。

21、固定闪烁体, 通过体座固定倍增管, 闪烁体的 输出端与倍增管的输入端均插入支撑座两端的圆筒内且耦合连接, 通过滑动筒可带动支撑 座在探测器筒体内滑动, 将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缸体内都注入阻尼油, 通过第一活 塞, 第一连杆、 第二活塞和第二连杆的配合设置, 当外界环境对探测器筒体产生冲击力时, 通过对阻尼油的挤压, 对闪烁体与倍增管起到缓冲减震作用, 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一活 塞的上方, 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二活塞的下方, 两弹簧的配合设置, 当冲击力结束时, 能 够很好的缓和冲击力对闪烁体与倍增管的震动影响, 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配合 设置, 防止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内的阻尼油。

22、渗出腔外, 相对于弹簧式的减震装置, 液压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0155341 U 5 式的减震装置结构更加紧凑且呈对称结构, 安装空间小, 受力更加合理, 动态响应时间短, 而且比较柔和, 对闪烁体和倍增管起到保护作用。 002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0155341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7 CN 210155341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闪烁 倍增 固定 装置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295543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