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积灰旋风除尘器.pdf



《防积灰旋风除尘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积灰旋风除尘器.pdf(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436625.0 (22)申请日 2019.04.02 (73)专利权人 江苏鑫华能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 司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高新技 术开发区5-6 (72)发明人 陆文剑陈利民钱开懿范雪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张俊范 (51)Int.Cl. B04C 5/04(2006.01) B04C 5/14(2006.01) B04C 5/185(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防积灰旋风。
2、除尘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积灰旋风除尘器, 包括除尘箱体和灰斗, 除尘箱体内设置上托板和 下托板, 上托板呈倾斜设置并位于下托板的上 方, 上托板和下托板之间安装旋风分离器, 旋风 分离器的导气管接入上托板和除尘箱体之间的 排风腔体, 旋风分离器的旋风筒与下托板固定连 接, 上托板和下托板之间为进风腔体, 除尘箱体 上设有与进风腔体连通的进风口, 进风口通过弯 管与竖直进气道连接, 灰斗设置于除尘箱体的下 方, 弯管的内径侧设有进口卸灰斗, 进口卸灰斗 通过倾斜管路与灰斗连通, 倾斜管路设有第一常 闭翻板阀。 本实用新型能延长除尘系统的检修时 间, 保证竖直进气道内气流工况稳。
3、定。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10138754 U 2020.03.13 CN 210138754 U 1.一种防积灰旋风除尘器, 包括除尘箱体和灰斗, 所述除尘箱体内设置上托板和下托 板, 所述上托板呈倾斜设置并位于所述下托板的上方, 所述上托板和下托板之间安装旋风 分离器, 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导气管接入所述上托板和除尘箱体之间的排风腔体, 所述旋风 分离器的旋风筒与所述下托板固定连接, 所述上托板和下托板之间为进风腔体, 所述除尘 箱体上设有与所述进风腔体连通的进风口, 所述进风口通过弯管与竖直进气道连接, 所述 灰斗设置于所述除尘箱体的下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管的。
4、内径侧设有进口卸灰斗, 所述进 口卸灰斗通过倾斜管路与所述灰斗连通, 所述倾斜管路设有第一常闭翻板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积灰旋风除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口卸灰斗的外侧壁遮 蔽所述竖直进气道的部分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积灰旋风除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尘箱体内位于所述上 托板较低一侧设有由所述除尘箱体延伸至所述灰斗的卸灰槽, 所述卸灰槽的上开口与所述 排风腔体连通, 所述卸灰槽的下开口与所述灰斗连通, 所述卸灰槽设有第二常闭翻板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积灰旋风除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托板延伸至所述除尘 箱体之外, 位于所述除尘箱体之外的上托板上设置振。
5、动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积灰旋风除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托板包括上托板梁和 安装于上托板梁上的板体, 所述上托板梁延伸至所述除尘箱体之外, 位于所述除尘箱体之 外的上托板梁上设置振动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积灰旋风除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卸灰槽内位于所述第二 常闭翻板阀上方分别设有高位料位传感器和低位料位传感器, 所述高位料位传感器和低位 料位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常闭翻板阀。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138754 U 2 防积灰旋风除尘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积灰旋风除尘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
6、旋风除尘器包括除尘箱体和灰斗, 除尘箱体内设置上托板和下托板, 上 托板上部为排风腔体, 上托板和下托板之间安装旋风分离器, 该空间为进风腔体, 下托板以 下与灰斗连接用于集灰。 干熄焦系统一般来说二次除尘器进口处标高基本都在15m左右, 与 之对接的锅炉出口却是在底部的, 所以一般二次除尘器的进口管道是从地面往上的一根直 管, 含尘气体通过此管道时, 大部分粉尘会随气体进入除尘器的进风腔体, 但有小部分粉尘 在进入除尘器时会被挡落在进口弯管处, 然后沿管壁落下, 导致进口管道底部积灰严重, 而 干熄焦系统平均一年一次年检, 每次检查此处都存在大量积灰, 积灰增加, 会影响内部气体 的流速, 。
7、压力损失等, 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同时, 二次除尘器每次检修都发现上三角空间内 存在细小的粉尘堆积, 直接影响除尘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防积灰旋风除尘器, 解 决除尘器进口弯道积灰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防积灰旋风除尘器, 包括除尘箱体和灰斗, 所 述除尘箱体内设置上托板和下托板, 所述上托板呈倾斜设置并位于所述下托板的上方, 所 述上托板和下托板之间安装旋风分离器, 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导气管接入所述上托板和除尘 箱体之间的排风腔体, 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旋风筒与所述下托板固定连接, 所述上托板和下 托板之间为。
8、进风腔体, 所述除尘箱体上设有与所述进风腔体连通的进风口, 所述进风口通 过弯管与竖直进气道连接, 所述灰斗设置于所述除尘箱体的下方, 所述弯管的内径侧设有 进口卸灰斗, 所述进口卸灰斗通过倾斜管路与所述灰斗连通, 所述倾斜管路设有第一常闭 翻板阀。 0005 进一步地, 所述进口卸灰斗的外侧壁遮蔽所述竖直进气道的部分通路。 0006 进一步地, 为了解决除尘器上三角空间内粉尘堆积问题, 所述除尘箱体内位于所 述上托板较低一侧设有由所述除尘箱体延伸至所述灰斗的卸灰槽, 所述卸灰槽的上开口与 所述排风腔体连通, 所述卸灰槽的下开口与所述灰斗连通, 所述卸灰槽设有第二常闭翻板 阀。 0007 进一。
9、步地, 所述上托板延伸至所述除尘箱体之外, 位于所述除尘箱体之外的上托 板上设置振动器。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上托板包括上托板梁和安装于上托板梁上的板体, 所述上托板梁 延伸至所述除尘箱体之外, 位于所述除尘箱体之外的上托板梁上设置振动器。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卸灰槽内位于所述第二常闭翻板阀上方分别设有高位料位传感器 和低位料位传感器, 所述高位料位传感器和低位料位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常闭翻板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0138754 U 3 阀。 001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通过在进风口管道设置进口卸灰斗, 使 进口弯管处挡落的粉尘进入进口卸灰斗, 。
10、再通过进口卸灰斗的卸灰使粉尘进入除尘器的灰 斗, 避免在进口弯管的内径侧积累而落入竖直进气道底部, 延长除尘系统的检修时间, 保证 竖直进气道内气流工况稳定。 通过延伸的上托板并加装振动器, 使除尘器上三角区域的积 灰也能落入灰斗, 避免在排风腔内扬尘影响除尘效率。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防积灰旋风除尘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3 请结合图1所示, 本实施例涉及的防积灰旋风除尘器主体结构与现有技术旋风除 尘器类似, 包括除尘箱体1和灰斗2, 除尘箱体1内设置上托板3和下托板4。 上托板3呈倾斜设 置。
11、并位于下托板4的上方。 上托板3和下托板4之间安装旋风分离器5, 旋风分离器5的导气管 接入托板3和除尘箱体1之间的排风腔体1a。 旋风分离器5的旋风筒与下托板4固定连接, 上 托板3和下托板4之间为进风腔体1b, 旋风分离器5的旋风筒的上开口连通进风腔体1b。 除尘 箱体1上设有与进风腔体1b连通的进风口6, 进风口6通过弯管7与竖直进气道8连接, 灰斗2 设置于除尘箱体1的下方, 下托板4下方的区域与灰斗2连通。 含尘气体从进风腔体1b进入旋 风筒, 旋转产生离心力后, 粉尘沿旋风筒壁下落, 从旋风筒的下端出口落入灰斗2, 除尘后气 流从导气管向上进入排风腔体1a后排出。 0014 本实施。
12、例在进风口6与竖直进气道8连接的弯管7位置设置进口卸灰斗9, 具体的, 进口卸灰斗9设置在弯管7的内径侧, 进口卸灰斗9的下端通过倾斜管路10与灰斗2连通。 进 口卸灰斗9的内侧壁9a与弯管7的内径侧连接为一体, 而进口卸灰斗9的外侧壁9a遮蔽竖直 进气道8的部分通路, 弯管7处即形成了岔路。 在倾斜管路10内设有第一常闭翻板阀11, 一般 状态下, 该第一常闭翻板阀11为关闭状态, 倾斜管路10封闭。 由于倾斜管路10封闭, 竖直进 气道8内的气体绕过进口卸灰斗9的外侧壁9a后仍然全部从进风口6进入旋风除尘器, 而原 本在弯道7处积聚的粉尘则直接积聚在进口卸灰斗9内, 避免了由弯道落入竖直进。
13、气道8的 底部。 旋风除尘器运行一端时间后, 打开第一常闭翻板阀11, 使进口卸灰斗9内粉尘落入灰 斗2。 为了进一步解决旋风除尘器上三角区域的积灰, 在除尘箱体1的一侧开辟了一条卸灰 槽12, 卸灰槽12位于上托板3较低一侧。 上托板3是由进风口6一侧向下倾斜的, 所以卸灰槽 12设置在进风口6的相对一侧。 卸灰槽12与进风腔体1b相互隔离, 卸灰槽12的上开口与排风 腔体1a连通, 卸灰槽12的下开口延伸至灰斗2的中下部与灰斗2连通, 卸灰槽12内设有第二 常闭翻板阀13。 卸灰槽12内位于第二常闭翻板阀13上方分别设有高位料位传感器14和低位 料位传感器15, 高位料位传感器14和低位料。
14、位传感器15用于控制第二常闭翻板阀13。 这样 上托板3表面的积灰沿上托板3滑落至卸灰槽12内, 一般工况下第二常闭翻板阀13关闭, 积 灰在卸灰槽12内积聚, 积灰高度超过高位料位传感器14时, 打开第二常闭翻板阀13, 使积灰 落入灰斗2, 积灰高度低于低位料位传感器15时, 关闭第二常闭翻板阀13恢复正常工况。 由 于粉尘可能具有一定粘结性, 因此作为一种改进, 上托板3包括上托板梁3a和安装于上托板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0138754 U 4 梁3a上的板体3b, 上托板梁3a延伸至除尘箱体1之外, 在位于除尘箱体1之外的上托板梁3a 上设置振动器16, 通过振动器16的振动来促进粉尘进入卸灰槽12。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0138754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10138754 U 6 。
- 内容关键字: 防积灰 旋风 除尘器
相关文档
更多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2961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