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pdf

上传人:伱** 文档编号:12961360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56.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档描述:

《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348747.4 (22)申请日 2019.03.19 (30)优先权数据 10-2018-0033383 2018.03.22 KR (73)专利权人 韩国 (株) 大星 地址 韩国京畿道军浦市 (72)发明人 金国汉河正勋崔雄植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代理人 朱健张国香 (51)Int.Cl. A61F 13/1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 (57)摘要 根据本实用新型, 提供一种淋巴循环用压迫 。

2、袖带, 其包括: 穿戴部(110), 其形成为一侧开口 的衣物形状而由被治疗者的身体(B)所穿戴; 间 隔调节部(120), 其安装于上述穿戴部(110)的开 口的一侧而调节上述身体(B)与穿戴部(110)之 间的间隔; 气囊(130), 其配置于上述身体(B)与 穿戴部(110)之间, 且配置于与上述身体(B)上的 淋巴系统对应的位置, 而且一旦空气注入到内部 则膨胀以压迫上述淋巴系统, 并且一旦所注入的 空气被排出则收缩以解除压迫; 以及空气供给部 (140), 其通过空气管(141)与上述气囊(130)连 接而供给空气。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210138247 U。

3、 2020.03.13 CN 210138247 U 1.一种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穿戴部(110), 其形成为一侧开口的衣物形状而由被治疗者的身体(B)所穿戴; 间隔调节部(120), 其安装于上述穿戴部(110)的开口的一侧而调节上述身体(B)与穿 戴部(110)之间的间隔; 气囊(130), 其配置于上述身体(B)与穿戴部(110)之间, 且配置于与上述身体(B)上的 淋巴系统对应的位置, 而且一旦空气注入到内部则膨胀以压迫上述淋巴系统, 并且一旦所 注入的空气被排出则收缩以解除压迫; 以及, 空气供给部(140), 其通过空气管(141)与上述气囊(130)连接而。

4、供给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 其特征在于, 上述穿戴部(110)形成为一侧开口的上衣形状, 上述气囊(130)配置于与腋窝部位相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 其特征在于, 上述穿戴部(110)形成为一侧开口的下衣形状, 上述气囊(130)配置于与腹股沟部位相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 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图案罩(150), 其以罩住上述气囊(130)的外部的方式安装于气囊(130), 且 在外部表面形成有侧向突出而分别局部地加压上述淋巴系统的多个加压图案(1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淋。

5、巴循环用压迫袖带, 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案罩(150)沿上下方向连续地形成有以U字形状侧向突出的多个加压图案 (1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穿戴部(110)的开口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沿上下方向隔开的上部连接环 (111)和下部连接环(112), 上述间隔调节部(120)在上侧形成有上部固定部(121)并在下侧形成有下部固定部 (122), 其中, 上述上部固定部(121)分别沿着相反方向侧向延伸并分别插入上述穿戴部 (110)的开口的一侧的一端和另一侧的一端的两个上部连接环(111)而固定, 上述下部固定 部(122)分别沿着相反方向侧向延伸。

6、并分别插入上述穿戴部(110)的开口的一侧的一端和 另一侧的一端的两个下部连接环(112)而固定, 在上述上部固定部(121)与下部固定部 (122)之间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而覆盖上述穿戴部(110)的开口的一侧的覆盖部(1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 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放热部(160), 其配置于上述图案罩(150)或气囊(130)的内部, 且一边放热 驱动一边将上述淋巴系统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而使包括于淋巴系统的淋巴管扩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 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振动部(170), 其配置于上述图案罩(150)或气囊(130)的内。

7、部, 且一边进行 振动动作一边在上述淋巴系统产生微振动而刺激上述淋巴系统。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138247 U 2 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AIR PRESSURE CUFF FOR LYMPH CIRCULATION), 更具体地讲, 涉及一种用于对由于手术或事故导致淋巴结和淋巴管等淋巴 系统损伤的身体部位施加气压而诱导停滞的淋巴顺畅地循环的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来讲, 淋巴系统是存储并循环淋巴液的身体器官, 其遍布于全身。 然而, 在由 于手术或事故而身体部位损伤导致该身体部位的淋巴系统被一。

8、并去除的情况下, 对周边部 位的淋巴管和淋巴结等淋巴系统带来影响, 从而对淋巴液在身体内部循环造成许多障碍。 在该情况下, 按摩该身体部位或周边部位, 从而能够诱导淋巴液的循环。 0003 过去, 作为使与身体接触的气囊膨胀并收缩的方式公开有一种压迫袖带, 该压迫 袖带用于强行使体液循环。 另外, 大多数压迫袖带穿戴于手臂或腿部而对整个手臂部位或 整个腿部部位以同时压迫宽范围面积的方式进行动作。 0004 然而, 在由于乳腺癌或子宫癌手术等原因导致腋窝或腹股沟部位的淋巴系统发生 损伤的情况下, 就现有的压迫袖带而言, 不能压迫相应身体部位或压迫效果微小, 因此存在 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000。

9、5 在先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 公开实用新型公报第20-2011-0000107号(宽范围治疗用气压袖带, 2011年01月06日) 实用新型内容 0008 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9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研究出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 该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通过气囊的空气压力能够集中压迫如腋窝或 腹股沟那样的利用现有的压迫袖带就不能压迫的身体部位, 并利用形成于罩住该气囊的外 部的图案罩的加压图案使压迫效率最大化, 从而能够诱导淋巴液顺畅地循环。 0010 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 旨在达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淋巴循。

10、环用压迫袖带包括: 穿戴部110, 其 形成为一侧开口的衣物形状而由被治疗者的身体B所穿戴; 间隔调节部120, 其安装于上述 穿戴部110的开口的一侧而调节上述身体B与穿戴部110之间的间隔; 气囊130, 其配置于上 述身体B与穿戴部110之间, 且配置于与上述身体B上的淋巴系统对应的位置, 而且一旦空气 注入到内部则膨胀以压迫上述淋巴系统, 并且一旦所注入的空气被排出则收缩以解除压 迫; 以及空气供给部140, 其通过空气管141与上述气囊130连接而供给空气。 0012 这里, 上述穿戴部110能够形成为一侧开口的上衣形状, 上述气囊130能够配置于 与腋窝部位相对的位置。 说明书 1。

11、/5 页 3 CN 210138247 U 3 0013 另外, 上述穿戴部110能够形成为一侧开口的下衣形状, 上述气囊130能够配置于 与腹股沟部位相对的位置。 0014 另外, 能够进一步包括图案罩150, 其以罩住上述气囊130的外部的方式安装于气 囊130, 且在外部表面形成有侧向突出而分别局部地加压上述淋巴系统的多个加压图案 151。 0015 另外, 上述图案罩150能够沿上下方向连续地形成有以U字形状侧向突出的多个加 压图案151。 0016 另外, 能够在上述穿戴部110的开口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沿上下方向隔开的 上部连接环111和下部连接环112, 上述间隔调节部120在。

12、上侧形成有上部固定部121并在下 侧形成有下部固定部122, 其中, 上述上部固定部121分别沿着相反方向侧向延伸并分别插 入上述穿戴部110的开口的一侧的一端和另一侧的一端的两个上部连接环111而固定, 上述 下部固定部122分别沿着相反方向侧向延伸并分别插入上述穿戴部110的开口的一侧的一 端和另一侧的一端的两个下部连接环112而固定, 在上述上部固定部121与下部固定部122 之间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而覆盖上述穿戴部110的开口的一侧的覆盖部123。 0017 另外, 能够进一步包括放热部160, 其配置于上述图案罩150或气囊130的内部, 且 一边放热驱动一边将上述淋巴系统加热到规定。

13、的温度而使包括于淋巴系统的淋巴管扩张。 0018 另一方面, 能够进一步包括振动部170, 其配置于上述图案罩150或气囊130的内 部, 且一边进行振动动作一边在上述淋巴系统产生微振动而刺激上述淋巴系统。 0019 实用新型效果 00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 具有如下效果。 0021 第一、 穿戴部110形成为一侧开口的衣物形状而由被治疗者的身体B所穿戴, 间隔 调节部120安装于穿戴部110的开口的一侧而调节上述身体B与穿戴部110之间的间隔, 气囊 130配置于身体B与穿戴部110之间, 且配置于与身体B上的淋巴系统对应的位置, 而且一旦 空气注入到内部则膨胀以压迫上述。

14、淋巴系统, 并且一旦所注入的空气被排出则收缩以解除 压迫, 通过这种方式集中压迫身体部位, 从而能够诱导淋巴液的顺畅的循环。 0022 第二、 在上述穿戴部110形成为一侧开口的上衣形状的情况下, 气囊130配置于与 腋窝部位相对的位置, 在上述穿戴部110形成为一侧开口的下衣形状的情况下, 气囊130配 置于与腹股沟部位相对的位置, 从而能够有效地集中压迫如腋窝或腹股沟那样的利用现有 的压迫装置则压迫就受限制的身体部位。 0023 第三、 以罩住上述气囊130的外部的方式安装于气囊130的图案罩150在外部表面 形成有侧向突出而分别局部地加压淋巴系统的多个加压图案151, 因此, 能够大幅度。

15、增大对 于淋巴系统的压迫和按摩效果。 0024 第四、 就上述图案罩150而言, 由以U字形状侧向突出的多个加压图案151沿上下方 向连续地形成的结构制成, 从而通过气囊130的膨胀、 收缩动作而能够引导淋巴系统的淋巴 液朝向身体下部方向或上部方向循环。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的构成的示意 图。 说明书 2/5 页 4 CN 210138247 U 4 0026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间隔调节部的构成的侧视图。 0027 图3和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图案罩安装于气囊的构成的 分离立体图和侧剖视图。 00。

16、28 符号说明 0029 100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 110穿戴部, 111上部连接环, 112下部连接环, 120间隔调节部, 121上部固定部, 122下部固定部, 130气囊, 140空气供给部, 150图案罩, 151加压图案, 160放热部, 170振动部, B身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在进行说明之前需要提醒 的是, 不应当限定于通常的或词典中的含义而解释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用 语或词语, 应当立足于发明人为了以最好的方法来说明其本人的发明而能够确切地定义用 语的概念这一原则, 而解释成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相符的含。

17、义和概念。 0031 因此, 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实施例和附图中所图示的构成只不过是本实用新型的 最为理想的一个实施例而已, 并不完全代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 因而值此申请之际, 应 当理解成会存在能够替代它们的各种等同物和变形例。 003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100是一种能够诱导淋巴液 顺畅地循环的袖带, 其通过气囊的空气压力能够集中压迫如腋窝或腹股沟那样利用现有的 压迫袖带就不能压迫的身体部位, 并利用形成于罩住该气囊的外部的图案罩的加压图案使 压迫效率最大化, 如图1中所图示, 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100包括穿戴部110、 间隔调节部 120、 气囊130以及空。

18、气供给部140。 0033 首先, 上述穿戴部110是从外侧进行支撑以使气囊130能够一边膨胀一边压迫身体 B的部件, 其形成为一侧开口的衣物形状而穿戴于被治疗者的身体B。 这里, 如图1中所图示, 上述穿戴部110能够形成为一侧开口的上衣(Top)形状, 虽然未图示, 但还能够形成为一侧 开口的下衣(Bottom)形状。 0034 上述间隔调节部120是使穿戴于身体B的穿戴部110固定于身体B上的部件, 其安装 于上述穿戴部110的开口的一侧而调节上述身体B与穿戴部110之间的间隔。 0035 为此, 如图1和图2中所图示, 在上述穿戴部110的开口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沿 上下方向隔开的上。

19、部连接环111和下部连接环112。 0036 另外, 上述间隔调节部120在上侧形成有上部固定部121并在下侧形成有下部固定 部122, 其中, 上述上部固定部121分别沿着相反方向侧向延伸并分别插入上述穿戴部110的 开口的一侧的一端和另一侧的一端的两个上部连接环111而固定, 上述下部固定部122分别 沿着相反方向侧向延伸并分别插入上述穿戴部110的开口的一侧的一端和另一侧的一端的 两个下部连接环112而固定, 在上述上部固定部121与下部固定部122之间形成有沿上下方 向延伸而覆盖上述穿戴部110的开口的一侧的覆盖部123, 从而与仅具备一个固定部的情况 相比, 能够根据被治疗者的身体结。

20、构特性将由上部固定部121和下部固定部122所调节的上 部侧间隔和下部侧间隔分别区分而调节。 0037 并且, 上述上部固定部121和下部固定部122在插入于各自的连接环111的状态下 端部折弯而能够固定于覆盖部123, 为此, 在各固定部121、 122的端部具备第一固定单元124 说明书 3/5 页 5 CN 210138247 U 5 且在上述覆盖部123上的与上述第一固定单元124对应的位置具备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第 一固定单元124连结的第二固定单元125。 0038 另外, 上述第一固定单元124和第二固定单元125各自由相互卡扣结构的粘扣带 (Velcro)构成, 第一固定单元12。

21、4配置于覆盖部123的整个外侧表面, 使得上述第二固定单 元125固定于第一固定单元124所配置的面积内的任意位置, 从而能够增大各固定部121、 122的长度调节范围。 0039 上述气囊130是进行膨胀和收缩以提供压迫淋巴系统所需加压力的构成, 其配置 于上述身体B与穿戴部110之间, 且配置于与上述身体B上的淋巴系统对应的位置, 而且一旦 空气注入到内部则膨胀以压迫上述淋巴系统, 并且一旦空气被排出则收缩以解除压迫。 0040 这里, 在上述穿戴部110形成为一侧开口的上衣形状的情况下, 气囊130配置于与 腋窝部位相对的位置, 在上述穿戴部110形成为一侧开口的下衣形状的情况下, 气囊。

22、130配 置于与腹股沟部位相对的位置, 从而能够有效地集中压迫如腋窝或腹股沟那样的利用现有 的压迫装置则压迫就受限制的身体部位。 0041 上述空气供给部140是供给气囊130进行膨胀、 收缩所需空气的单元, 其通过空气 管141与气囊130连接而供给空气。 这里, 虽然未图示, 但在上述空气供给部140具备通过控 制电路而进行驱动控制的电动泵和电磁阀, 从而能够自动控制向气囊130注入的空气量, 并 通过气囊130以一定间隔反复进行膨胀和收缩的模式能够压迫淋巴系统, 还能够以如橡胶 鼓风机那样的手动泵单元方式具备以通过手动操作向空气管141供给外部空气。 0042 另一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

23、的优选实施例的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100具备图案罩 150, 从而能够大幅度增大对于淋巴系统的压迫和按摩效果。 为此, 如图3和图4中所图示, 上 述图案罩150以罩住气囊130的外部的方式安装于气囊130, 且在外部表面形成有侧向突出 而分别局部地加压上述淋巴系统的多个加压图案151。 0043 这里, 就上述图案罩150而言, 由以U字形状侧向突出的多个加压图案151沿上下方 向连续地形成的结构制成, 从而通过气囊130的膨胀、 收缩动作而能够引导淋巴系统的淋巴 液朝向身体下部方向循环。 即、 在上述图案罩150与身体B接触的状态下, 若通过气囊130而 朝向身体B侧加压, 则以突出的形状对。

24、各部分局部地加压, 以将配置于相应淋巴系统部位的 淋巴液能够朝向下部推挤。 0044 另外, 若将上述图案罩150的U字形状倒过来配置而配置成字形状, 则根据相同 的操作原理而能够将配置于相应淋巴系统部位的淋巴液朝向上部推挤。 0045 并且, 上述图案罩150优选在一侧表面形成有以上述U字形状突出的多个加压图案 151且在另一侧表面形成有以上述字形状突出的多个加压图案151以根据需要而能够容 易地变更推挤淋巴液的方向即使其循环的方向, 从而利用一个图案罩150而以容易地切换 向各循环方向的方式具备。 0046 而且, 可以采用使形成于一侧表面的加压图案151和形成于另一侧表面的加压图 案15。

25、1的侧向突出的形状相异或使所突出的厚度或表面硬度相异的方式, 以通过两侧表面 的各加压图案151而能够多样地示出加压效果。 0047 另一方面, 如图4中所图示, 具备在上述图案罩150或气囊130的内部进行放热驱动 的放热部160, 从而将上述淋巴系统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而使包括于淋巴系统的淋巴管扩张, 因而能够促进淋巴液的循环。 说明书 4/5 页 6 CN 210138247 U 6 0048 另外, 具备在上述图案罩150或气囊130的内部进行振动动作的振动部170, 从而在 淋巴系统产生微振动而能够刺激淋巴系统, 因而还能够进一步促进上述淋巴液的循环。 0049 如上所述, 虽然通过有限的实施例和附图来说明了本实用新型, 但本实用新型并 不限定于此。 当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等同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形。 说明书 5/5 页 7 CN 210138247 U 7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8 CN 210138247 U 8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9 CN 210138247 U 9 图3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0 CN 210138247 U 10 图4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1 CN 210138247 U 11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淋巴 循环 压迫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淋巴循环用压迫袖带.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296136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