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导管固定装置.pdf



《经鼻导管固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鼻导管固定装置.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232464.3 (22)申请日 2019.02.25 (73)专利权人 胡丽环 地址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 49-2号2-5-1 (72)发明人 胡丽环刘国华孙巍吴杨 冯星火黄海涛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21002 代理人 汪海 (51)Int.Cl. A61J 15/00(2006.01) A61M 25/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经鼻导管固定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工具,。
2、 具体地 说是一种经鼻导管固定装置, 包括固定软管和固 定带, 固定软管中部设有通孔, 固定软管下侧设 有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 且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 分设于所述通孔两侧, 经鼻导管由所述通孔穿 过, 固定带中部绑定于固定软管下侧的经鼻导管 上, 固定带的A侧由所述第一侧孔伸入并由固定 软管的第一管口伸出, 固定带的B侧由所述第二 侧孔伸入并由固定软管的第二管口伸出, 固定带 的A侧和B侧由固定软管伸出后分别由患者头部 两侧绕至患者头部后侧, 且固定带的A侧和B侧先 分别绕过患者头部对应侧的耳根部一圈后再沿 着患者头部向后延伸并绑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 单, 制作方便且耗时少, 可在现场随时制作。
3、使用, 且固定牢固, 持久耐用且易清洁。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9984608 U 2020.01.24 CN 209984608 U 1.一种经鼻导管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固定软管(2)和固定带(3), 所述固定软管 (2)中部设有通孔(201), 在所述固定软管(2)下侧设有第一侧孔(202)和第二侧孔(203), 且 所述第一侧孔(202)和第二侧孔(203)分设于所述通孔(201)两侧, 经鼻导管(1)由所述通孔 (201)穿过, 所述固定带(3)中部绑定于所述固定软管(2)下侧的经鼻导管(1)上, 所述固定 带(3)的A侧由所述第一侧孔(202)伸入。
4、并由固定软管(2)的第一管口伸出, 所述固定带(3) 的B侧由所述第二侧孔(203)伸入并由固定软管(2)的第二管口伸出, 所述固定带(3)的A侧 和B侧由固定软管(2)伸出后分别由患者头部两侧绕至患者头部后侧, 且固定带(3)的A侧和 B侧先分别绕过患者头部对应侧的耳根部一圈后再沿着患者头部向后延伸并绑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导管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软管(2)为医用止 血带橡胶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导管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使用时经鼻导管(1)伸入至 患者鼻孔内, 所述固定软管(2)置于患者鼻子与嘴唇之间。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99。
5、84608 U 2 经鼻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工具, 具体地说是一种经鼻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危重, 需要的留置导管种类也比较繁多, 尤其是经鼻留置导 管(胃管、 胃空肠管等), 一般90以上的住院患者都需要使用该种导管。 0003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经鼻导管固定方法分为两种: 胶布固定法和非胶布固定法。 胶 布固定法分为传统胶布固定法和改良胶布固定法, 其中传统胶布固定法采用普通医用胶布 固定, 改良胶布固定法包括三叉胶布固定、“人” 字型胶布固定、“工” 字型胶布固定、“L” 字型 胶布固定、“Y” 字型胶布固定、 蝶形胶。
6、布固定等形式, 固定胶布材料可采用3M胶布、 弹性胶 布、 高强度外科胶带等。 非胶布固定法包括: 吸氧鼻塞棉线绳法等形式, 固定材料采用线绳 等。 以上固定方法在临床实践当中, 存在以下缺陷: 0004 1、 易造成皮肤损伤: 固定管道的胶布容易导致患者皮肤过敏、 皮肤破溃, 另外存在 胶布难撕除、 残胶多且不易清洁等问题, 胶布还会造成局部皮肤压迫、 刺激, 从而导致局部 皮肤发红、 脱皮、 出现水泡、 破损甚至溃疡, 增加感染机会。 非胶布固定方式则存在固定绳污 染、 硬结、 摩擦皮肤等问题, 如不及时更换, 同样造成皮肤破损。 0005 2、 非计划拔管: 由于患者出汗和皮肤油脂分泌,。
7、 易导致胶布松脱、 导管移位, 另外 病人翻身、 更换床单以及病人自主活动、 躁动不安、 意识障碍等情况时, 病人动作幅度较大, 也极易造成导管脱出或非计划意外拔管。 非计划拔管可导致患者局部组织损伤、 延长住院 时间, 重新留置导管也会增加患者痛苦及费用, 而重要导管的非计划拔管甚至可直接或间 接导致患者死亡。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 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是管路固定方法不当, 而 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概率由大到小依次是留置胃管、 气管插管、 静脉插管、 留置尿管、 其它引 流管等, 因此经鼻留置导管(胃管、 胃空肠管等)固定方法急需改进。 0006 3、 舒适度欠佳: 因受固定材料材质及固定方法。
8、的限制, 以上固定方法固定后活动 度小, 不能随体位变化而移动, 使患者产生异物感, 舒适度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鼻导管固定装置, 结构简单, 制作方便且耗时 少, 可在现场随时制作使用, 且固定牢固, 持久耐用且易清洁。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9 一种经鼻导管固定装置, 包括固定软管和固定带, 所述固定软管中部设有通孔, 在 所述固定软管下侧设有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 且所述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分设于所述通孔 两侧, 经鼻导管由所述通孔穿过, 所述固定带中部绑定于所述固定软管下侧的经鼻导管上, 所述固定带的A侧由所述。
9、第一侧孔伸入并由固定软管的第一管口伸出, 所述固定带的B侧由 所述第二侧孔伸入并由固定软管的第二管口伸出, 所述固定带的A侧和B侧由固定软管伸出 后分别由患者头部两侧绕至患者头部后侧, 且固定带的A侧和B侧先分别绕过患者头部对应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9984608 U 3 侧的耳根部一圈后再沿着患者头部向后延伸并绑定。 0010 所述固定软管为医用止血带橡胶软管。 0011 使用时经鼻导管伸入至患者鼻孔内, 所述固定软管置于患者鼻子与嘴唇之间。 0012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3 1、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制作方便且耗时少, 可在现场随时制作使用, 且所用材料 。
10、价格低廉, 不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0014 2、 本实用新型固定牢固, 经鼻导管不易移位, 且固定软管和固定带均可自然弯曲 贴于皮肤表面, 不会压迫刺激局部皮肤, 持久耐用。 0015 3、 本实用新型使用干净清洁, 其中固定软管采用止血带软管, 表面不易沾染污垢, 即使被患者鼻孔内流出的分泌物污染, 也极易清洁。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8 图3为图1中的固定软管下侧示意图, 0019 图4为图1中的固定软管上侧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示意图一, 0021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
11、示意图二, 0022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示意图三, 0023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示意图四。 0024 其中, 1为经鼻导管, 2为固定软管, 201为通孔, 202为第一侧孔, 203为第二侧孔, 3 为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0026 如图18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软管2和固定带3, 其中如图34所示, 固定软 管2中部设有通孔201, 在所述固定软管2下侧设有第一侧孔202和第二侧孔203, 且所述第一 侧孔202和第二侧孔203分设于所述通孔201两侧, 经鼻导管1由所述固定软管2中部的通孔 201穿过, 所述固定带3。
12、中部打结固定于所述固定软管2下侧的经鼻导管1上, 且所述固定带3 的A侧由所述第一侧孔202伸入至固定软管2中并由固定软管2上与所述第一侧孔202同侧的 第一管口伸出, 所述固定带3的B侧由所述第二侧孔203伸入至固定软管2中并由固定软管2 上与所述第二侧孔203同侧的第二管口伸出, 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 经鼻导管1伸 入至患者鼻孔内, 且所述固定软管2置于患者鼻子与嘴唇之间的位置, 固定带3的A侧和B侧 分别由患者头部两侧绕至患者头部后侧并打结绑定, 从而将经鼻导管1固定, 为了保证固定 牢靠, 所述固定带3的A侧和B侧先分别绕过患者头部对应侧的耳根部一圈后再沿着患者头 部向后延。
13、伸并绑定, 以避免直接绑定导致经鼻导管1发生上下窜动。 0027 本实施例中, 所述固定软管2采用一段医用止血带橡胶软管, 此为本领域公知技 术。 002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9984608 U 4 0029 如图56所示,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经鼻导管1由固定软管2中部的通孔201穿 过, 然后将固定带3中部打结绑定于固定软管2下侧的经鼻导管1上, 固定带3中部绑定后, 如 图78所示, 固定带3的A侧由固定软管2下侧的第一侧孔202伸入并由固定软管2的第一管 口伸出, 固定带3的B侧由固定软管2下侧的第二侧孔203伸入并由固定软管2的第二管口伸 出。
14、, 然后将经鼻导管1伸入至患者鼻孔内, 直至固定软管2移动至患者鼻子下方, 固定带3的A 侧和B侧分别由患者头部两侧绕至患者头部后侧, 且固定带3的A侧和B侧分别绕过患者头部 对应侧的耳根部一圈后再沿着患者头部向后延伸并绑定, 从而实现经鼻导管1固定。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9984608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4 页 6 CN 209984608 U 6 图3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2/4 页 7 CN 209984608 U 7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3/4 页 8 CN 209984608 U 8 图8 说明书附图 4/4 页 9 CN 209984608 U 9 。
- 内容关键字: 导管 固定 装置
相关文档
更多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303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