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pdf
《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pdf(15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111396917.4(22)申请日 2021.11.23(71)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 申请人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72)发明人 薛立武余正杰邓凯伦韩晓波张斌社李明(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专利代理师 苏培华(51)Int.Cl.B23D 15/04(2006.01)B23D 15/14(2006.01)B23D 33/02(2006.01)B23P 19/027(200。
2、6.01)(54)发明名称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57)摘要本申请提供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检测仪器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接触片压装机构、接触片剪裁机构、基板移动模组、接触片取放机构、接触片基板;基板移动模组通过位置感应器将放置有接触片的接触片基板移动到接触片剪裁机构的下方的预设位置;接触片剪裁机构用于对接触片基板上的接触片进行裁剪;接触片取放机构用于从接触片基板上拿取裁剪后的接触片,并将裁剪后的接触片放置于待组装件的上盖中;接触片压装机构用于对裁剪后的接触片和待组装件的上盖进行压装。使用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实现了上盖制作工序的自动化,减短了压装时间,提高了制作效。
3、率,解决了地震检波器上盖制作效率低、加工精度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5页CN 116140681 A2023.05.23CN 116140681 A1.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片压装机构(1)、接触片剪裁机构(2)、基板移动模组(3)、接触片取放机构(4)、接触片基板(5)以及用于放置待组装件的转盘(6);所述接触片基板(5)设置在所述基板移动模组(3)上,所述基板移动模组(3)和所述接触片基板(5)上均设置有位置感应器(7);其中,所述基板移动模组(3)用于通过所述位置感应器(7)将放置有接触片的所述接触片基板(5)移动到所述接触片。
4、剪裁机构(2)的下方的预设位置;所述接触片剪裁机构(2)位于所述基板移动模组(3)的上方,所述接触片剪裁机构(2)用于对所述接触片基板(5)上的接触片进行裁剪;所述接触片取放机构(4)与所述接触片剪裁机构(2)连接,且所述接触片取放机构(4)位于所述转盘(6)的上方;所述接触片取放机构(4)用于从所述接触片基板(5)上拿取裁剪后的接触片,并将所述裁剪后的接触片放置于所述待组装件的上盖位置;所述接触片压装机构(1)位于所述转盘(6)的上方,所述接触片压装机构(1)用于对所述裁剪后的接触片和所述待组装件进行压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压装机构(1)包括第一气缸(11)。
5、、第一气缸(11)固定板、第一导轨、第一滑块(13)和下压组件;所述第一气缸(11)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11)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导轨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11)的下方,所述第一滑块(13)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内,与所述第一气缸(11)的底部连接,所述下压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13)上;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气缸(11)的上下伸缩,以使所述第一滑块(13)在所述第一导轨内上下滑动,从而带动所述下压组件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组件包括第二气缸(14)和压头(15),所述压头(15)通过连接块与所述第二气缸(14)固定连接;通过控制所述第二气缸(14)的上下伸缩,从而。
6、带动所述压头(15)上下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剪裁机构(2)包括第三气缸(21)、第四气缸(22)、上切刀(23)、下底柱(24)和第二气缸(14)固定板;所述第三气缸(21)和所述第四气缸(22)均固定在所述第二气缸(14)固定板上,所述上切刀(23)与所述第三气缸(21)的底部连接,通过控制所述第三气缸(21)的上下伸缩,从而带动所述上切刀(23)上下移动;所述下底柱(24)与所述第四气缸(22)的底部连接,通过控制所述第四气缸(22)的上下伸缩,从而带动所述下底柱(24)上下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移动模组(3)包括滑动。
7、组件、托板(37)和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滑动组件电连接;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托板(37)上,所述接触片基板(5)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组件上;所述滑动组件用于将所述接触片基板(5)移动到所述接触片剪裁机构(2)的下方的预设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部(31)、第二滑动部(32)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滑动部(31)设置在所述托板(37)上,所述第二滑动部(3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滑动部(31)滑动连接,所述接触片基板(5)设置在所权利要求书1/2 页2CN 116140681 A2述第二滑动部(32)上;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31)用于控制所。
8、述接触片基板(5)在X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动部(32)用于控制所述接触片基板(5)在Y方向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31)包括第二导轨(35)、第二滑块、第一丝杆(33)以及与第一丝杆(33)适配的第一丝杆(33)螺母;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35)内,所述第一丝杆(33)与所述第二导轨(35)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41)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块以及所述第一丝杆(33)螺母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丝杆(33)转动,带动所述第一丝杆(33)螺母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板(41)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部(32)包括。
9、第三导轨(36)、第三滑块、第二丝杆(34)以及与第二丝杆(34)适配的第二丝杆(34)螺母;所述第三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三导轨(36)内所述接触片基板(5)分别与所述第三滑块以及所述第二丝杆(34)螺母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丝杆(34)转动,带动所述第二丝杆(34)螺母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接触片基板(5)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取放机构(4)包括气缸组件、夹取组件、第二连接板(41)和第三连接板;所述气缸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41)上,所述夹取组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气缸组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气缸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夹取组件的移动;所述夹取组件包括两个相互。
10、适配的夹取部,每个所述夹取部包括气爪(44)和物料夹(45),所述物料夹(45)固定在所述气爪(44)的端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第五气缸(42)和第六气缸(43),所述第五气缸(42)与所述第六气缸(43)分别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夹取组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五气缸(42)用于控制所述夹取组件的横向移动,所述第六气缸(43)用于控制所述夹取组件的纵向移动。权利要求书2/2 页3CN 116140681 A3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检测仪器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背。
11、景技术0002在地震检波器生产过程中,上盖制作是一道重要工序,现有技术中,上盖制作都是通过人工完成,多名工人配合才能完成上盖制作这一个工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生产成本高,同时,人工加工的过程中,加工精度低,效率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因此,地震检波器上盖制作效率低、加工精度低、生产成本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发明内容0003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旨在解决在地震检波器上盖制作效率低、加工精度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0004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包括:0005接触片压装机构、接触片剪裁机构、基板移动模组、接触片取放机构、接触片基板以及用。
12、于放置待组装件的转盘;0006接触片基板设置在基板移动模组上,基板移动模组和接触片基板上均设置有位置感应器;其中,基板移动模组用于通过位置感应器将放置有接触片的接触片基板移动到接触片剪裁机构的下方的预设位置;0007接触片剪裁机构位于基板移动模组的上方,接触片剪裁机构用于对接触片基板上的接触片进行裁剪;0008接触片取放机构与接触片剪裁机构连接,且接触片取放机构位于转盘的上方;接触片取放机构用于从接触片基板上拿取裁剪后的接触片,并将裁剪后的接触片放置于待组装件的上盖位置;0009接触片压装机构位于转盘的上方,接触片压装机构用于对裁剪后的接触片和待组装件进行压装。0010可选地,接触片压装机构包。
13、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固定板、第一导轨、第一滑块和下压组件;0011第一气缸固定在第一气缸固定板上;第一导轨对应设置在第一气缸的下方,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导轨内,与第一气缸的底部连接,下压组件连接在第一滑块上;0012通过控制第一气缸的上下伸缩,以使第一滑块在第一导轨内上下滑动,从而带动下压组件上下移动。0013可选地,下压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压头,压头与第二气缸的底部连接;0014通过控制第二气缸的上下伸缩,从而带动压头上下移动。0015可选地,接触片剪裁机构包括第三气缸、第四气缸、上切刀、下底柱和第二气缸固定板;说明书1/7 页4CN 116140681 A40016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均固定在第。
14、二气缸固定板上,上切刀与第三气缸的底部连接,通过控制第三气缸的上下伸缩,从而带动上切刀上下移动;0017下底柱与第四气缸的底部连接,通过控制第四气缸的上下伸缩,从而带动下底柱上下移动。0018可选地,基板移动模组包括滑动组件、托板和电机,所述电机与滑动组件电连接;0019滑动组件设置在托板上,接触片基板固定设置在滑动组件上;滑动组件用于将接触片基板移动到接触片剪裁机构的下方的预设位置。0020可选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和第一连接板,第一滑动部设置在所述托板上,第二滑动部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接触片基板设置在第二滑动部上;0021其中,第一滑动部用于控制接触片基板在。
15、X方向移动,第二滑动部用于控制接触片基板在Y方向移动。0022可选地,第一滑动部包括第二导轨、第二滑块、第一丝杆以及与第一丝杆适配的第一丝杆螺母;0023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二导轨内,第一丝杆与第二导轨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板分别与第二滑块以及第一丝杆螺母固定连接;0024其中,第一丝杆转动,带动第一丝杆螺母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板移动。0025可选地,第二滑动部包括第三导轨、第三滑块、第二丝杆以及与第二丝杆适配的第二丝杆螺母;0026第三滑块设置在第三导轨内,接触片基板分别与第三滑块以及第二丝杆螺母固定连接;0027其中,第二丝杆转动,带动第二丝杆螺母移动,从而带动接触片基板移动。0028可选地,接。
16、触片取放机构包括气缸组件、夹取组件、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0029气缸组件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夹取组件通过第三连接板与气缸组件固定连接,其中,气缸组件用于控制夹取组件的移动;0030夹取组件包括两个相互适配的夹取部,每个夹取部包括气爪和物料夹,物料夹固定在气爪的端部。0031可选地,气缸组件包括第五气缸和第六气缸,第五气缸与第六气缸分别通过第三连接板与夹取组件固定连接;0032其中,第五气缸用于控制夹取组件的横向移动,第六气缸用于控制夹取组件的纵向移动。0033有益效果:0034在本申请提供的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中,基板移动模组通过位置感应器将放置有接触片的接触片基板移动到接触片剪裁机。
17、构的下方的预设位置,接触片剪裁机构下压,对接触片基板上的接触片进行裁剪,接触片取放机构从接触片基板上拿取裁剪后的接触片,并将裁剪后的接触片放置于待组装件的上盖位置,然后接触片压装机构下压,将接触片精准的压到对应的位置,以此完成了检波器上盖制作工序,该装置代替了原有人工手动操作,实现了上盖制作工序的自动化,大大减短压装时间,提高了上盖制作效率,同时在剪裁精度、易成型程度及组装精度方面大幅提高,且规避了人工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说明书2/7 页5CN 116140681 A5险,解决了地震检波器上盖制作效率低、加工精度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附图说明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
18、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36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37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中的接触片压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38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中的接触片剪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39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中的基板移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0040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
19、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中的接触片取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41附图标记说明:1、接触片压装机构;11、第一气缸;12、第一气缸固定板;13、第一滑块;14、第二气缸;15、压头;16、第二立板;2、接触片剪裁机构;21、第三气缸;22、第四气缸;23、上切刀;24、下底柱;3、基板移动模组;31、第一滑动部;32、第二滑动部;33、第一丝杆;34、第二丝杆;35、第二导轨;36、第三导轨;37、托板;4、接触片取放机构;41、第二连接板;42、第五气缸;43、第六气缸;44、气爪;45、物料夹;5、接触片基板;6、转盘;7、位置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0042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
20、,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0043相关技术中,在地震检波器生产过程中,上盖制作是一道重要工序,现有技术中,上盖制作都是通过人工完成,多名工人配合才能完成上盖制作这一个工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生产成本高,同时,人工加工的过程中,加工精度低,效率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因此,地震检波器上盖制作效率低、加工精度低、生产成本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0044有鉴于此,在本申请提供的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
21、中,基板移动模组通过位置感应器将放置有接触片的接触片基板移动到接触片剪裁机构的下方的预设位置,接触片剪裁机构下压,对接触片基板上的接触片进行裁剪,接触片取放机构从接触片基板上拿取裁剪后的接触片,并将裁剪后的接触片放置于待组装件的上盖位置,然后接触片压装机构下压,将接触片精准的压到对应的位置,以此完成了检波器上盖制作工序,该装置代替了原有人工手动操作,实现了上盖制作工序的自动化,大大减短压装时间,提高了上盖制作效率,同时在剪裁精度、易成型程度及组装精度方面大幅提高,且规避了人工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解决了地震检波器上盖制作效率低、加工精度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说明书3/7 页6CN 1161。
22、40681 A60045实施例一0046参照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包括:0047接触片压装机构1、接触片剪裁机构2、基板移动模组3、接触片取放机构4、接触片基板5以及用于放置待组装件的转盘6;转盘6的周向上等距离放置有多个待组装的检波器。0048接触片基板5设置在基板移动模组3上,基板移动模组3和接触片基板5上均设置有位置感应器7;接触片基板5用于放置待裁剪的整张接触片,其中,基板移动模组3用于通过位置感应器7将放置有接触片的接触片基板5移动到接触片剪裁机构2的下方的预设位置。0049示例的,整张接触片包括100个。
23、待裁剪的接触片,每一个待裁剪的接触片可以制作一个检波器的上盖,整张接触片放置在接触片基板5上,基板移动模组3通过位置感应器7将接触片基板5移动到接触片剪裁机构2的下方的预设位置,预设位置为接触片裁剪机构下压,刚好可以裁剪整张接触片中其中一个待裁剪的接触片的位置。通过位置感应器7确定裁剪的准确位置,提高了接触片的裁剪精度。0050接触片剪裁机构2通过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板固定在基板移动模组3的上方,接触片剪裁机构2用于对接触片基板5上的接触片进行裁剪;示例的:接触片剪裁机构2裁剪整张接触片中其中一个待裁剪的接触片后,基板移动模组3通过位置感应器7自动将接触片基板5移动到下一个预设位置,下一个预设。
24、位置为接触片裁剪机构下压,刚好可以裁剪整张接触片中下一个待裁剪的接触片的位置,以此自动裁剪下一个待裁剪的接触片,提高了裁剪效率。0051接触片取放机构4与接触片剪裁机构2连接,且接触片取放机构4位于转盘6的上方;接触片取放机构4用于从接触片基板5上拿取裁剪后的接触片,并将裁剪后的接触片放置于待组装件的上盖位置;通过接触片取放机构4自动拿取裁剪后的接触片,提升了上盖制作工序的自动化程度,同时,避免了因接触片金属较薄,人工拿取时手极易受到伤害的问题,提升了生成过程的安全性。0052接触片压装机构1位于转盘6的上方,接触片压装机构1用于对裁剪后的接触片和待组装件进行压装。接触片压装机构1下压,将接触。
25、片精准的压到预设位置,从而将裁剪后的接触片和待组装件压制组装为一个成型的检波器。转盘6转动,将下一个待组装件移动到对应位置,接触片压装机构1就可以进行下一个检波器的压装。0053本申请提供的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基板移动模组3通过位置感应器7将放置有接触片的接触片基板5移动到接触片剪裁机构2的下方的预设位置,接触片剪裁机构2下压,对接触片基板5上的接触片进行裁剪,接触片取放机构4从接触片基板5上拿取裁剪后的接触片,并将裁剪后的接触片放置于待组装件的上盖位置,然后接触片压装机构1下压,将接触片精准的压到对应的位置,以此完成了检波器上盖制作工序,该装置代替了原有人工手动操作,实现了上盖制作工。
26、序的自动化,大大减短压装时间,提高了上盖制作效率,同时在剪裁精度、易成型程度及组装精度方面大幅提高,且规避了人工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解决了地震检波器上盖制作效率低、加工精度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0054基于上述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本申请提供以下一些具体可实施方式的示例,在互不抵触的前提下,各个示例之间可任意组合,以形成又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应当理解的,对于由任意示例所组合形成的又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说明书4/7 页7CN 116140681 A7置,均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005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中。
27、的接触片压装机构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接触片压装机构1包括第一气缸11、第一气缸11固定板、第一导轨、第一滑块13和下压组件;0056气缸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立板16固定连接,两个第二立板16平行设置,第一气缸11固定在第一气缸11固定板上;第一导轨对应设置在第一气缸11的下方,与第二立板16平行第一滑块13设置在第一导轨内,与第一气缸11的底部连接,下压组件连接在第一滑块13上;通过控制第一气缸11的上下伸缩,以使第一滑块13在第一导轨内上下滑动,从而带动下压组件上下移动。0057示例的:当需要接触片压装机构1进行压装时,第一气缸11向下伸出满行程,使第一滑块13在第一导轨内向下。
28、滑动,以使与第一滑块13固定连接的下压组件向下移动到对应的位置,当压装完成后,第一气缸11向上缩回原始位置,第一滑块13在第一导轨内向上滑动,以使下压组件向上回到对应的位置。0058在其中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下压组件包括第二气缸14和压头15,压头15与第二气缸14的底部连接;压头15用于对裁剪后的接触片和待组装件进行压装,通过控制第二气缸14的上下伸缩,从而带动压头15上下移动。0059示例的:当需要接触片压装机构1进行压装时,第一气缸11向下伸出满行程,使第一滑块13在第一导轨内向下滑动,以使与第一滑块13固定连接的下压组件向下移动到对应的位置,第二气缸14向下伸出满行程,以。
29、使压头15向下移动,压紧裁剪后的接触片和待组装件;当压装完成后,第一气缸11向上缩回原始位置,以使压头15向上移动,松开压装完成后的组件,第一气缸11向上缩回原始位置,第一滑块13在第一导轨内向上滑动,以使下压组件向上回到对应的位置。0060本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中的接触片剪裁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接触片剪裁机构2包括第三气缸21、第四气缸22、上切刀23、下底柱24和第二气缸14固定板;0061第三气缸21和第四气缸22均固定在第二气缸14固定板上,上切刀23通过直线轴承和导柱与第三气缸21的底部连接,通过控制第三气缸21的上。
30、下伸缩,从而带动上切刀23上下移动;下底柱24通过直线轴承和导柱与第四气缸22的底部连接,通过控制第四气缸22的上下伸缩,从而带动下底柱24上下移动。0062示例的:当需要接触片剪裁机构2进行裁剪时,第四气缸22向下伸出满行程,使下底柱24向下移动压住接触片,第三气缸21向下伸出满行程,以使上切刀23向下移动,对接触片进行裁剪;待接触片取放机构4夹住裁剪后的接触片后,第三气缸21和第四气缸22均向上缩回原始位置,以使下底柱24和上切刀23压头15缩回。006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中的基板移动模组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基板移动模组3包。
31、括滑动组件、托板37和电机,所述电机与滑动组件电连接;电机为滑动组件滑动提供电力,滑动组件设置在托板37上,接触片基板5固定设置在滑动组件上;滑动组件用于将接触片基板5移动到接触片剪裁机构2的下方的预设位置,滑动组件上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滑动组件通过位置传感器将接触片基板5移动到接触片剪裁机构2的下方的预设位置。滑动组件还用于在接触片剪裁机构说明书5/7 页8CN 116140681 A82裁剪整张接触片中其中一个待裁剪的接触片后,通过位置感应器7自动将接触片基板5移动到下一个预设位置,下一个预设位置为接触片裁剪机构下压,刚好可以裁剪整张接触片中下一个待裁剪的接触片的位置。0064在一种可行的实。
32、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部31、第二滑动部32和第一连接板,第一滑动部31设置在所述托板37上,第二滑动部32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滑动部31滑动连接,接触片基板5设置在第二滑动部32上;其中,第一滑动部31用于控制接触片基板5在X方向移动,第二滑动部32用于控制接触片基板5在Y方向移动,X方向和Y方向为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滑动组件可以仅通过第一滑动部31滑动,以使接触片基板5在X方向移动,也可以仅通过第二滑动部32滑动,以使接触片基板5在Y方向移动,还可以通过第一滑动部31和第二滑动部32同时滑动,以使接触片基板5同时在X方向和Y方向移动,X方向和Y方向为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
33、也就是说接触片基板5可以移动到X方向和Y方向构成的平面上的任意位置,以此提升了接触片基板5移动的灵活性。0065在其中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滑动部31包括第二导轨35、第二滑块、第一丝杆33以及与第一丝杆33适配的第一丝杆33螺母;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二导轨35内,第一丝杆33与第二导轨35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板41分别与第二滑块以及第一丝杆33螺母固定连接;其中,第一丝杆33转动,带动第一丝杆33螺母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板41移动。0066电机转动为第一丝杆33提供电能,第一丝杆33转动,带动第一丝杆33螺母在第一丝杆33轴线方向移动,第一丝杆33轴线方向即为X方向,从而带动与第。
34、一丝杆33螺母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板41在X方向移动,第二滑块与第二连接板41固定连接,也就同时带动了第二滑块在第二导轨35内滑动,以此减少了第二连接板41移动过程中的阻力,减少了电能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0067在其中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二滑动部32包括第三导轨36、第三滑块、第二丝杆34以及与第二丝杆34适配的第二丝杆34螺母;第三滑块设置在第三导轨36内,接触片基板5分别与第三滑块以及第二丝杆34螺母固定连接;其中,第二丝杆34转动,带动第二丝杆34螺母移动,从而带动接触片基板5移动。0068电机转动为第二丝杆34提供电能,第二丝杆34转动,带动第二丝杆34螺母在第二丝杆。
35、34轴线方向移动,第二丝杆34轴线方向即为Y方向,从而带动与第二丝杆34螺母固定连接的接触片基板5在Y方向移动,第三滑块与接触片基板5固定连接,也就同时带动了第三滑块在第三导轨36内滑动,以此减少了接触片基板5移动过程中的阻力,减少了电能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0069在其中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中的接触片取放机构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接触片取放机构4包括气缸组件、夹取组件、第二连接板41和第三连接板;气缸组件固定在第二连接板41上,第二连接板41与接触片剪裁机构2固定连接。夹取组件通过第三连接板与气缸组件固定连接,其中,气缸组件用于控制。
36、夹取组件的移动;夹取组件用于夹取裁剪后的接触片,并将裁剪后的接触片放置于待组装件的上盖位置;通过接触片取放机构4自动拿取裁剪后的接触片,提升了上盖制作工序的自动化程度,同时,避免了因接触片金属较薄,人工拿取时手极易受到伤害的问题,提升了生成过程的安全性。说明书6/7 页9CN 116140681 A90070如图5所示,夹取组件包括两个相互适配的夹取部,每个夹取部包括气爪44和物料夹45,物料夹45固定在气爪44的端部。两个相互适配的夹取部自动配合以完成对裁剪后的接触片的取放,避免了因裁剪后的接触片尺寸较小,人工拿取时容易丢失的问题,节省了成本。007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气缸。
37、组件包括第五气缸42和第六气缸43,第五气缸42与第六气缸43分别通过第三连接板与夹取组件固定连接;0072其中,第五气缸42伸出和缩回的方向为横向,第五气缸42用于控制夹取组件的横向移动,第五气缸42伸出满行程即为夹取组件横向移动的最远距离;第六气缸43伸出和缩回的方向为纵向,第六气缸43用于控制夹取组件的纵向移动,第六气缸43伸出满行程即为夹取组件纵向移动的最远距离,通过两个气缸分别控制夹取组件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让夹取组件即可以横向移动,也可以纵向移动,以此提升了夹取组件移动的灵活性。0073应当理解地,本申请说明书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
38、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0074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接触片下料、成型及组装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说明书7/7 页10CN 116140681 A10图1说明书附图1/5 页11CN 116140681 A11图2说明书附图2/5 页12CN 116140681 A12图3说明书附图3/5 页13CN 116140681 A13图4说明书附图4/5 页14CN 116140681 A14图5说明书附图5/5 页15CN 116140681 A15。
- 内容关键字: 接触 片下料 成型 组装 装置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4020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