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4329134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2.4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文档描述: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pdf(2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310578489.X(22)申请日 2023.05.22(71)申请人 深圳市深光粟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莲城社区深南大道10128号南山软件园B801、802、810(72)发明人 周凌霄袁小聪(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海顺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31专利代理师 罗志伟(51)Int.Cl.A61B 6/03(2006.01)A61B 6/04(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57)摘要本发明。

2、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属于医学临床影像领域。本发明包括PET扫描框和智能调整系统,所述PET扫描框内部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腔;所述连接底座外部上端的一侧设置有外躺板,所述外躺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下端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本发明解决了脑部PET扫描装置单单通过降低高度不便体重较重的患者使用的问题,本发明由患者直接坐立于坐垫上端,随着坐垫以第一转动连接轴为圆心顺时针缓慢转动可使得使用者背部一部分接触一部分调整滚筒,转动并可使得使用者由坐垫移动至内躺板上端。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9页 附图8页CN 116602695 A2023.08.18CN 11。

3、6602695 A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包括PET扫描框(1),所述PET扫描框(1)内部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腔(39),所述滑动腔(39)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3),所述PET扫描框(1)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腔(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底座(17),其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3)上端的一侧,所述连接底座(17)外部上端的一侧设置有外躺板(12),所述外躺板(12)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9),所述第一连接块(19)下端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18),所述连接架(18)的一端与连接底座(17)之间通过第三转动连接轴(30)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18)上端的一侧与第一连接。

4、块(19)的下端之间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块(19)的上端与外躺板(12)的下端焊接固定,所述连接底座(17)外部一侧的上端设置有坐垫(21),所述第三转动连接轴(30)外部上端的一侧设置有适配剖面(29),所述适配剖面(29)的外部与连接架(18)外部的一侧卡槽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21)外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20),所述第二连接块(20)与坐垫(21)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连接轴(22)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底座(17)内部下端的一侧设置有环状滑动轨(31),所述环状滑动轨(31)的外部与第二连接块(20)外部的一侧滑。

5、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20)的一侧设置有限制板(28),所述限制板(28)与踩踏弯折板(8)为一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躺板(12)内部的下端设置有滑动卡槽(27),且滑动卡槽(27)由一侧嵌入外躺板(12)的内部,所述PET扫描框(1)的前端设置有收容框(7),所述收容框(7)的上端设置有踩踏弯折板(8),所述踩踏弯折板(8)的一侧设置有凹陷连接条(9),所述凹陷连接条(9)与踩踏弯折板(8)为一体结构,所述凹陷连接条(9)与滑动卡槽(27)卡槽连接,所述外躺板(12)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减震器(10),所述减震器(10)的。

6、下端设置有减震垫片(11),且减震垫片(11)与减震器(10)之间通过胶水粘结固定,所述减震器(10)的上端与外躺板(1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板(32)固定连接,所述外躺板(12)的内部设置有调整腔(14),所述调整腔(14)的内部设置有内躺板(13),所述内躺板(13)的内部横向设置有调整滚筒(15),所述调整滚筒(15)与内躺板(13)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连接轴(26)转动连接,所述内躺板(13)内部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螺纹杆(16),所述第一传动螺纹杆(16)的两端均与外躺板(12)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螺纹杆(16)的外部与内躺板(13)内部下端的两侧螺纹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

7、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ET扫描框(1)的上端设置有上支撑板(4),所述上支撑板(4)与PET扫描框(1)之间通过转动连接盘(3)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板(4)下端的中间设置有检测视像头(40),所述检测视像头(40)的下端设置有位置确定板(5),所述位置确定板(5)的上端与上支撑板(4)的下端通过胶水粘结固定,所述位置确定板(5)内部的上端交叉设置有限定条(6),两个限定条(6)为一体结构,所述限定条(6)与位置确定板(5)之间通过胶水粘结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下端。

8、的一侧设置有装置底座(24),所述装置底座(24)与第一连接板(23)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螺纹杆(33),所述第二传动螺纹杆(33)的一端与装置底座(2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螺纹杆(33)的外部与传动板(34)的内部螺纹配合,所述传动板(34)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板(23)的上端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与装置底座(24)之间设置有一对限制框(35),两个限制框(35)之间横向设置有一对传动轮(38),所述传动轮(38)权利要求书1/4 页2CN 116602695 A2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37),所述支撑架(37)与传动轮(38)之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37)之间的上端设置有第。

9、三连接板(36),所述第三连接板(36)与第一连接板(23)的下端焊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上端的一侧设置有提示喇叭(2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滑条(42),所述第二防滑条(4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滑条(41),且第一防滑条(41)和第二防滑条(42)的一侧均与坐垫(21)为一体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智能调整系统,智能调整系统包括检测视像头(40)内置的人体描边模块(43)、位置判断模块(44)、调整方案设计模块(45)、。

10、X向调整模块(46)、Y向调整模块(47)、调整启动检测模块(48)、语音播报模块(49)和预制语音储存模块(50),其中:人体描边模块(43):用于对躺在调整滚筒(15)上端的患者进行定位,对患者身体边缘进行绘画,由绘制的线作为后续患者位置的判断;位置判断模块(44):用于将预先设计的人物边缘范围与人体描边模块(43)绘制的范围进行对比,通过位置判断模块(44)内置的范围是否完全重叠人体描边模块(43)范围,判断是否需要对患者现有位置进行调整;调整方案设计模块(45):用于针对露出预先设计的人物边缘的人体描边模块(43)绘制的范围,设计检测人员的X向以及Y向的移动距离;X向调整模块(46):。

11、用于启动调整滚筒(15),使得调整滚筒(15)转动,并带动患者沿X向移动;Y向调整模块(47):用于启动第一传动螺纹杆(16),使得第一传动螺纹杆(16)转动,转动并使得调整腔(14)沿Y向移动,并带动患者沿Y向移动;调整启动检测模块(48):用于对X向调整模块(46)和Y向调整模块(47)的启动进行检测,独立检测X向调整模块(46)和Y向调整模块(47)的启动;语音播报模块(49):针对调整启动检测模块(48)对于X向以及Y向启动的检测,检测并进行对应朝向的播报,由提示喇叭(25)进行播报,避免检测人员恐慌并主动调整位置的移动;预制语音储存模块(50):用于对播报的语音进行提前录制和储存,由。

12、于给予语音播报模块(49)可以播报的音频文件。8.基于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针对患者的不同使用需求,针对不可站立患者,将坐垫(21)于第二连接块(20)外部的上端以第一转动连接轴(22)为圆心逆时针转动并使其朝向外部,第二连接块(20)的一端于环状滑动轨(31)内滑动调整踩踏弯折板(8)的朝向,而针对可站立却行动不便的患者,将踩踏弯折板(8)的一端通过凹陷连接条(9)滑动插入外躺板(12)外部的一侧的滑动卡槽(27)内,并使外躺板(12)和踩踏弯折板(8)同时以第三转动连接轴(30)为圆心转动;步骤二、第二连接块。

13、(20)于环状滑动轨(31)内滑动并调整踩踏弯折板(8)的朝向,踩踏弯折板(8)平行于平躺的内躺板(13),启动坐垫(21)对应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坐垫(21)以第一转动连接轴(22)为圆心顺时针转动,转动并使得坐立患者的背部平行并接触一部分调整滚筒(15),而可站立不便于移动的患者站立于坐垫(21)上端,站立并随着外躺板(12)权利要求书2/4 页3CN 116602695 A3以及踩踏弯折板(8)于连接底座(17)外部的上端并以第三转动连接轴(30)为圆心转动,顺时针转动并直至平行于第一连接板(23);步骤三、两种传动结构使得患者的背部接触一部分调整滚筒(15)后,由检测视像头(40)启。

14、动并由限定条(6)作为参考,启动第一传动螺纹杆(16)对应电机,第一传动螺纹杆(16)以第二转动连接轴(26)为圆心转动,转动并沿X向调整患者身体位置;步骤四、第一传动螺纹杆(16)对应电机启动并带动第一传动螺纹杆(16)转动,第一传动螺纹杆(16)的转动与内躺板(13)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两个第一传动螺纹杆(16)相对限制并使得内躺板(13)由旋转运动转变成直线运动,使得内躺板(13)以及上端患者沿Y向调整患者身体位置;步骤五、启动第二传动螺纹杆(33)对应电机,电机带动第二传动螺纹杆(33)进行转动,第二传动螺纹杆(33)的转动与传动板(34)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而传动板(34)受到限制由旋转。

15、运动转变成横向直线运动;步骤六、传动板(34)横向移动并带动上端的设备以及患者朝向贯穿腔(2)移动,并使得患者全身穿过PET扫描框(1),并由PET扫描框(1)进行检测,形成全身的3D影像。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电机转动将患者身体位置X向调整的初始速度和患者身体位置Y向调整的调整为第一阶段速度Vx1和Vy1;当到达距离目标为至的距离为全程调整距离的30位点时,调整患者身体位置X向移动速度和患者身体位置Y向移动速度为第一阶段速度Vx2和Vy2;当到达距离目标为至的距离为全程调整距离的80位点时,调整患。

16、者身体位置X向移动速度和患者身体位置Y向移动速度为第三阶段速度Vx3和Vy3;当X向移动和Y向移动达到目标位置时,停止X向移动和Y向移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速度、第二阶段速度和第三阶段速度通过如下公式获取:权利要求书3/4 页4CN 116602695 A4其中,Vx1、Vx2和Vx3分别表示X向移动的第一阶段速度、第二阶段速度和第三阶段速度;Vy1、Vy2和Vy3分别表示Y向移动的第一阶段速度、第二阶段速度和第三阶段速度;X0表示X向移动的目标长度;Y0表示Y向移动的目标长度;Xd表示X向移动所需要的移动量。

17、;Yd表示Y向移动所需要的移动量;Xi表示预设的X向移动标定量;Yi表示预设的Y向移动标定量。权利要求书4/4 页5CN 116602695 A5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医学临床影像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背景技术0002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对于患者的诊断依靠患者的口述以及实际检测结果,而针对患者无法描述也无法通过外部观察直接检测的需要通过影像拍摄,拍摄患者体内对应位置或者患者体内大范围,由此进行进一步检测,而检测过程中会使用到。

18、一种PET扫描,该扫描是通过针对患者全体进行扫描以及建模生成3D图像;0003公开号为CN11446914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脑部PET扫描装置,包括扫描床、PET机架、机架移动滑轨和拉锁装置,扫描床呈横置的U型,扫描床包括床板、床体和连接端,床板和床体上下平行,床板和床体之间通过连接端固定;床体上通过机架移动滑轨安装有PET机架,PET机架与机架移动滑轨之间通过拉锁装置固定或者活动,该发明PET探测器轴向视野较长0.25米,单个床位扫描即能获得患者完整的脑部PET图像;患者更容易上下床;PET机架不存在任何电气安全隐患,同时设备成本也得到了大幅降低。0004上述专利的脑部PET扫描装置在。

19、实际使用过程中,针对患者如何躺倒在设备上的设定位置,依靠降低床板离地高度0.65米使得1.2米及以上身高的患者更容易上下床,而单单通过降低高度确实可以满足更多一部分人的使用,但是在面对行动不便体重较重的患者时,需要大量的人力对患者进行搬运,容易造成患者二次受伤、设备损坏以及设备操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人员的搬运,整体使用过程中效率降低;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通过由患者直接坐立于坐垫上端,随着坐垫以第一转动连接轴为圆心顺时针缓慢转动可。

20、使得使用者背部一部分接触一部分调整滚筒,并最后随着调整滚筒以第二转动连接轴为圆心转动,转动并可使得使用者由坐垫移动至内躺板上端,完成平躺,而不便于直接坐立且能站立时,由踩踏弯折板卡在外躺板外部的下端,并由使用者直接站立,随着外躺板于连接底座上端以第三转动连接轴为圆心转动,转动并逐步使得站立的患者随着外躺板同时顺时针转动并直至平行于第一连接板上端,多种使用方式便于使用者进行躺倒至内躺板上端,进一步便于不同患者的使用,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包括PET扫描框,所述PET扫描框内部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腔,。

21、所述滑动腔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PET扫描框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腔;0007还包括连接底座,其设置于第一连接板上端的一侧,所述连接底座外部上端的一说明书1/9 页6CN 116602695 A6侧设置有外躺板,所述外躺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下端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连接底座之间通过第三转动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上端的一侧与第一连接块的下端之间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端与外躺板的下端焊接固定,所述连接底座外部一侧的上端设置有坐垫,所述第三转动连接轴外部上端的一侧设置有适配剖面,所述适配剖面的外部与连接架外部的一侧卡槽连接0008优选的,所述坐垫外。

22、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与坐垫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底座内部下端的一侧设置有环状滑动轨,所述环状滑动轨的外部与第二连接块外部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限制板,所述限制板与踩踏弯折板为一体结构。0009优选的,所述外躺板内部的下端设置有滑动卡槽,且滑动卡槽由一侧嵌入外躺板的内部,所述PET扫描框的前端设置有收容框,所述收容框的上端设置有踩踏弯折板,所述踩踏弯折板的一侧设置有凹陷连接条,所述凹陷连接条与踩踏弯折板为一体结构,所述凹陷连接条与滑动卡槽卡槽连接,所述外躺板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下端设置有减震垫片,且减震垫片与减震器之间通过。

23、胶水粘结固定,所述减震器的上端与外躺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0010优选的,所述外躺板的内部设置有调整腔,所述调整腔的内部设置有内躺板,所述内躺板的内部横向设置有调整滚筒,所述调整滚筒与内躺板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内躺板内部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螺纹杆,所述第一传动螺纹杆的两端均与外躺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螺纹杆的外部与内躺板内部下端的两侧螺纹配合。0011优选的,所述PET扫描框的上端设置有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与PET扫描框之间通过转动连接盘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下端的中间设置有检测视像头,所述检测视像头的下端设置有位置确定板,所述位置确定板的上端与上支撑板。

24、的下端通过胶水粘结固定,所述位置确定板内部的上端交叉设置有限定条,两个限定条为一体结构,所述限定条与位置确定板之间通过胶水粘结固定。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下端的一侧设置有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与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螺纹杆,所述第二传动螺纹杆的一端与装置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螺纹杆的外部与传动板的内部螺纹配合,所述传动板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板的上端为一体结构。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装置底座之间设置有一对限制框,两个限制框之间横向设置有一对传动轮,所述传动轮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传动轮之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的上端设置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一。

25、连接板的下端焊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端的一侧设置有提示喇叭。0014优选的,所述坐垫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滑条,所述第二防滑条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滑条,且第一防滑条和第二防滑条的一侧均与坐垫为一体结构。0015优选的,还包括智能调整系统,所述智能调整系统包括所述的检测视像头内置的人体描边模块、位置判断模块、调整方案设计模块、X向调整模块、Y向调整模块、调整启动检测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和预制语音储存模块,其中:0016人体描边模块:用于对躺在调整滚筒上端的患者进行定位,对患者身体边缘进行说明书2/9 页7CN 116602695 A7绘画,由绘制的线作为后续患者位置的判断;0017位置判断模块:用于。

26、将预先设计的人物边缘范围与人体描边模块绘制的范围进行对比,通过位置判断模块内置的范围是否完全重叠人体描边模块范围,判断是否需要对患者现有位置进行调整;0018调整方案设计模块:用于针对露出预先设计的人物边缘的人体描边模块绘制的范围,设计检测人员的X向以及Y向的移动距离;0019X向调整模块:用于启动调整滚筒,使得调整滚筒转动,并带动患者沿X向移动;0020Y向调整模块:用于启动第一传动螺纹杆,使得第一传动螺纹杆转动,转动并使得调整腔沿Y向移动,并带动患者沿Y向移动;0021调整启动检测模块:用于对X向调整模块和Y向调整模块的启动进行检测,独立检测X向调整模块和Y向调整模块的启动;0022语音播。

27、报模块:针对调整启动检测模块对于X向以及Y向启动的检测,检测并进行对应朝向的播报,由提示喇叭进行播报,避免检测人员恐慌并主动调整位置的移动;0023预制语音储存模块:用于对播报的语音进行提前录制和储存,由于给予语音播报模块可以播报的音频文件。0024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的成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25步骤一、针对患者的不同使用需求,针对不可站立患者,将坐垫于第二连接块外部的上端以第一转动连接轴为圆心逆时针转动并使其朝向外部,第二连接块的一端于环状滑动轨内滑动调整踩踏弯折板的朝向,而针对可站立却行动不便的患者,将踩踏弯折板的一端通过凹陷连接条滑动插入外躺板外部的一侧的滑动卡槽。

28、内,并使外躺板和踩踏弯折板同时以第三转动连接轴为圆心转动;0026步骤二、第二连接块于环状滑动轨内滑动并调整踩踏弯折板的朝向,踩踏弯折板平行于平躺的内躺板,启动坐垫对应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坐垫以第一转动连接轴为圆心顺时针转动,转动并使得坐立患者的背部平行并接触一部分调整滚筒,而可站立不便于移动的患者站立于坐垫上端,站立并随着外躺板以及踩踏弯折板于连接底座外部的上端并以第三转动连接轴为圆心转动,顺时针转动并直至平行于第一连接板;0027步骤三、两种传动结构使得患者的背部接触一部分调整滚筒后,由检测视像头启动并由限定条作为参考,启动第一传动螺纹杆对应电机,第一传动螺纹杆以第二转动连接轴为圆心转动。

29、,转动并沿X向调整患者身体位置;0028步骤四、第一传动螺纹杆对应电机启动并带动第一传动螺纹杆转动,第一传动螺纹杆的转动与内躺板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两个第一传动螺纹杆相对限制并使得内躺板由旋转运动转变成直线运动,使得内躺板以及上端患者沿Y向调整患者身体位置;0029步骤五、启动第二传动螺纹杆对应电机,电机带动第二传动螺纹杆进行转动,第二传动螺纹杆的转动与传动板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而传动板受到限制由旋转运动转变成横向直线运动;0030步骤六、传动板横向移动并带动上端的设备以及患者朝向贯穿腔移动,并使得患者全身穿过PET扫描框,并由PET扫描框进行检测,形成全身的3D影像。0031优选的,所述成像方法。

30、还包括:0032控制所述电机转动将患者身体位置X向调整的初始速度和患者身体位置Y向调整说明书3/9 页8CN 116602695 A8的调整为第一阶段速度Vx1和Vy1;0033当到达距离目标为至的距离为全程调整距离的30位点时,调整患者身体位置X向移动速度和患者身体位置Y向移动速度为第一阶段速度Vx2和Vy2;0034当到达距离目标为至的距离为全程调整距离的80位点时,调整患者身体位置X向移动速度和患者身体位置Y向移动速度为第三阶段速度Vx3和Vy3;0035当X向移动和Y向移动达到目标位置时,停止X向移动和Y向移动。0036优选的,所述第一阶段速度、第二阶段速度和第三阶段速度通过如下公式获。

31、取:0037003800390040004100420043其中,Vx1、Vx2和Vx3分别表示X向移动的第一阶段速度、第二阶段速度和第三阶段速度;Vy1、Vy2和Vy3分别表示Y向移动的第一阶段速度、第二阶段速度和第三阶段速度;X0表示X向移动的目标长度;Y0表示Y向移动的目标长度;Xd表示X向移动所需要的移动量;Yd表示Y向移动所需要的移动量;Xi表示预设的X向移动标定量;Yi表示预设的Y向移动标定量。00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00451、本发明通过在外躺板的内部设置有调整腔,调整腔的内部横向设置有调整滚筒,连接底座外部下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外部的上端设置。

32、有坐垫,在使用者躺倒在内躺板上端时,不便长时间站立时,由患者直接坐立于坐垫上端,随着坐垫以第一转动连接轴为圆心顺时针缓慢转动可使得使用者背部一部分接触一部分调整滚筒,并最后随着调整滚筒以第二转动连接轴为圆心转动,转动并可使得使用者由坐垫移动至内躺板上端,完成平躺,而不便于直接坐立且能站立时,由踩踏弯折板卡在外躺板外部的下端,并由使用者直接站立,随着外躺板于连接底座上端以第三转动连接轴为圆心转动,转动并逐步使得站立的患者随着外躺板同时顺时针转动并直至平行于第一连接板上端,多种使用方式便于使用者进行躺倒至内躺板上端,进一步便于不同患者的使用。00462、本发明通过在调整腔的内部横向设置有调整滚筒,。

33、内躺板外部下端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螺纹杆,上支撑板下端的一侧设置有检测视像头,检测视像头的下端设置有位置确定板,位置确定板的下端设置有限定条,通过检测视像头的拍摄并由调整滚筒的转动带动患者朝向X向进行移动,而通过第一传动螺纹杆的转动即可带动内躺板上端患说明书4/9 页9CN 116602695 A9者Y向移动,装置内部主动调整,避免操作人员在观察到患者躺倒位置不符合检测所需时,避免接触患者进行调整,患者只需保持躺倒不动,提高调整的精准度以及检测的精准度。附图说明0047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外部前端结构立体图;0048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0049图3为本发明的内躺板弯折状态。

34、下结构示意图;0050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连接板与装置底座传动结构剖视图;0051图5为本发明的图4中B区域局部放大图;0052图6为本发明的整体外部后端结构立体图;0053图7为本发明的图6中C区域局部放大图;0054图8为本发明的智能调整系统示意图。0055图中:1、PET扫描框;2、贯穿腔;3、转动连接盘;4、上支撑板;5、位置确定板;6、限定条;7、收容框;8、踩踏弯折板;9、凹陷连接条;10、减震器;11、减震垫片;12、外躺板;13、内躺板;14、调整腔;15、调整滚筒;16、第一传动螺纹杆;17、连接底座;18、连接架;19、第一连接块;20、第二连接块;21、坐垫;22、第一转动。

35、连接轴;23、第一连接板;24、装置底座;25、提示喇叭;26、第二转动连接轴;27、滑动卡槽;28、限制板;29、适配剖面;30、第三转动连接轴;31、环状滑动轨;32、第二连接板;33、第二传动螺纹杆;34、传动板;35、限制框;36、第三连接板;37、支撑架;38、传动轮;39、滑动腔;40、检测视像头;41、第一防滑条;42、第二防滑条;43、人体描边模块;44、位置判断模块;45、调整方案设计模块;46、X向调整模块;47、Y向调整模块;48、调整启动检测模块;49、语音播报模块;50、预制语音储存模块。具体实施方式005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

36、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57为了解决公开号为CN114469149A公开的一种脑部PET扫描装置,针对患者如何躺倒在设备上的设定位置,在面对行动不便体重较重的患者时,需要大量的人力对患者进行搬运,容易造成患者二次受伤、设备损坏以及设备操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人员的搬运,整体使用过程中效率降低的问题,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0058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

37、床影像3D成像设备,包括PET扫描框1和智能调整系统,PET扫描框1内部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腔39,滑动腔39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3,PET扫描框1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腔2;还包括连接底座17,其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3上端的一侧,连接底座17外部上端的一侧设置有外躺板12,外躺板12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9,第一连接块19下端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18,连接架18的一端与连接底座17之间通过第三转动连接轴30转动连接,连接架18上端的一侧与第一连接块19的下端之间为一体结构,第一连接块19的上端与外躺板12的下端焊接固定,连接底座17外部一侧的上端设置有坐垫21,第说明书5/9 页10CN 116。

38、602695 A10三转动连接轴30外部上端的一侧设置有适配剖面29,适配剖面29的外部与连接架18外部的一侧卡槽连接,坐垫21外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20,第二连接块20与坐垫21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连接轴22转动连接,连接底座17内部下端的一侧设置有环状滑动轨31,环状滑动轨31的外部与第二连接块20外部的一侧滑动连接,第二连接块20的一侧设置有限制板28,限制板28与踩踏弯折板8为一体结构,外躺板12内部的下端设置有滑动卡槽27,且滑动卡槽27由一侧嵌入外躺板12的内部,PET扫描框1的前端设置有收容框7,收容框7的上端设置有踩踏弯折板8,踩踏弯折板8的一侧设置有凹陷连接条9,凹陷连接条9。

39、与踩踏弯折板8为一体结构,凹陷连接条9与滑动卡槽27卡槽连接,外躺板12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减震器10,减震器10的下端设置有减震垫片11,且减震垫片11与减震器10之间通过胶水粘结固定,减震器10的上端与外躺板1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板32固定连接,随着坐垫21以第一转动连接轴22为圆心顺时针缓慢转动可使得使用者背部一部分接触一部分调整滚筒15,并最后随着调整滚筒15以第二转动连接轴26为圆心转动,转动并可使得使用者由坐垫21移动至内躺板13上端,完成平躺,而不便于直接坐立且能站立时,由踩踏弯折板8卡在外躺板12外部的下端,并由使用者直接站立,随着外躺板12于连接底座17上端以第三转动连接轴30为圆。

40、心转动,转动并逐步使得站立的患者随着外躺板12同时顺时针转动并直至平行于第一连接板23上端,多种使用方式便于使用者进行躺倒至内躺板13上端,进一步便于不同患者的使用。0059为了解决现有装置在调整患者身体位置时较为困难的问题,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0060外躺板12的内部设置有调整腔14,调整腔14的内部设置有内躺板13,内躺板13的内部横向设置有调整滚筒15,调整滚筒15与内躺板13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连接轴26转动连接,内躺板13内部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螺纹杆16,第一传动螺纹杆16的两端均与外躺板12的内部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螺纹。

41、杆16的外部与内躺板13内部下端的两侧螺纹配合,PET扫描框1的上端设置有上支撑板4,上支撑板4与PET扫描框1之间通过转动连接盘3转动连接,上支撑板4下端的中间设置有检测视像头40,检测视像头40的下端设置有位置确定板5,位置确定板5的上端与上支撑板4的下端通过胶水粘结固定,位置确定板5内部的上端交叉设置有限定条6,两个限定条6为一体结构,限定条6与位置确定板5之间通过胶水粘结固定,通过检测视像头40的拍摄并由调整滚筒15的转动带动患者朝向X向进行移动,而通过第一传动螺纹杆16的转动即可带动内躺板13上端患者Y向移动,装置内部主动调整,避免操作人员在观察到患者躺倒位置不符合检测所需时,避免接。

42、触患者进行调整,患者只需保持躺倒不动,提高调整的精准度以及检测的精准度。0061第一连接板23下端的一侧设置有装置底座24,装置底座24与第一连接板23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螺纹杆33,第二传动螺纹杆33的一端与装置底座24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螺纹杆33的外部与传动板34的内部螺纹配合,传动板34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板23的上端为一体结构,第一连接板23与装置底座24之间设置有一对限制框35,两个限制框35之间横向设置有一对传动轮38,传动轮38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37,支撑架37与传动轮38之间转动连接,两个支撑架37之间的上端设置有第三连接板36,第三连接板36与第一连接板23的下端焊接固定,第一连。

43、接板23上端的一侧设置有提示喇叭25,坐垫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滑条42,第二防滑条4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滑条41,且第一防滑条41和第二防滑条42的一侧均与坐垫21为一体结构,通过传动轮38的支撑可便于第一连接板23进行横向移动并带动患者伸入贯说明书6/9 页11CN 116602695 A11穿腔2内部,并进行检查。0062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0063智能调整系统包括检测视像头40内置的人体描边模块43、位置判断模块44、调整方案设计模块45、X向调整模块46、Y向调整模块47、调整启动检测模块48、语音播报模块49和预制语音储存模块50,其。

44、中:人体描边模块43:用于对躺在调整滚筒15上端的患者进行定位,对患者身体边缘进行绘画,由绘制的线作为后续患者位置的判断;位置判断模块44:用于将预先设计的人物边缘范围与人体描边模块43绘制的范围进行对比,通过位置判断模块44内置的范围是否完全重叠人体描边模块43范围,判断是否需要对患者现有位置进行调整;调整方案设计模块45:用于针对露出预先设计的人物边缘的人体描边模块43绘制的范围,设计检测人员的X向以及Y向的移动距离;X向调整模块46:用于启动调整滚筒15,使得调整滚筒15转动,并带动患者沿X向移动;Y向调整模块47:用于启动第一传动螺纹杆16,使得第一传动螺纹杆16转动,转动并使得调整腔。

45、14沿Y向移动,并带动患者沿Y向移动;调整启动检测模块48:用于对X向调整模块46和Y向调整模块47的启动进行检测,独立检测X向调整模块46和Y向调整模块47的启动;语音播报模块49:针对调整启动检测模块48对于X向以及Y向启动的检测,检测并进行对应朝向的播报,由提示喇叭25进行播报,避免检测人员恐慌并主动调整位置的移动;预制语音储存模块50:用于对播报的语音进行提前录制和储存,由于给予语音播报模块49可以播报的音频文件,通过系统的检测可主动对调整患者的位置,提高检测的精准度,以及调整的效率。0064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65步骤一、针对患者的不同使用。

46、需求,针对不可站立患者,将坐垫21于第二连接块20外部的上端以第一转动连接轴22为圆心逆时针转动并使其朝向外部,第二连接块20的一端于环状滑动轨31内滑动调整踩踏弯折板8的朝向,而针对可站立却行动不便的患者,将踩踏弯折板8的一端通过凹陷连接条9滑动插入外躺板12外部的一侧的滑动卡槽27内,并使外躺板12和踩踏弯折板8同时以第三转动连接轴30为圆心转动;0066步骤二、第二连接块20于环状滑动轨31内滑动并调整踩踏弯折板8的朝向,踩踏弯折板8平行于平躺的内躺板13,启动坐垫21对应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坐垫21以第一转动连接轴22为圆心顺时针转动,转动并使得坐立患者的背部平行并接触一部分调整滚筒。

47、15,而可站立不便于移动的患者站立于坐垫21上端,站立并随着外躺板12以及踩踏弯折板8于连接底座17外部的上端并以第三转动连接轴30为圆心转动,顺时针转动并直至平行于第一连接板23;0067步骤三、两种传动结构使得患者的背部接触一部分调整滚筒15后,由检测视像头40启动并由限定条6作为参考,启动第一传动螺纹杆16对应电机,第一传动螺纹杆16以第二转动连接轴26为圆心转动,转动并沿X向调整患者身体位置;0068步骤四、第一传动螺纹杆16对应电机启动并带动第一传动螺纹杆16转动,第一传动螺纹杆16的转动与内躺板13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两个第一传动螺纹杆16相对限制并使得内躺板13由旋转运动转变成直线。

48、运动,使得内躺板13以及上端患者沿Y向调整患者身体位置;0069步骤五、启动第二传动螺纹杆33对应电机,电机带动第二传动螺纹杆33进行转动,第二传动螺纹杆33的转动与传动板34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而传动板34受到限制由旋转运动说明书7/9 页12CN 116602695 A12转变成横向直线运动;0070步骤六、传动板34横向移动并带动上端的设备以及患者朝向贯穿腔2移动,并使得患者全身穿过PET扫描框1,并由PET扫描框1进行检测,形成全身的3D影像。0071具体的,所述成像方法还包括:0072控制所述电机转动将患者身体位置X向调整的初始速度和患者身体位置Y向调整的调整为第一阶段速度Vx1和Vy。

49、1;0073当到达距离目标为至的距离为全程调整距离的30位点时,调整患者身体位置X向移动速度和患者身体位置Y向移动速度为第一阶段速度Vx2和Vy2;0074当到达距离目标为至的距离为全程调整距离的80位点时,调整患者身体位置X向移动速度和患者身体位置Y向移动速度为第三阶段速度Vx3和Vy3;0075当X向移动和Y向移动达到目标位置时,停止X向移动和Y向移动。0076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初始速度和第一阶段速度(Vx1和Vy1),可以使患者身体位置X和Y的调整以较慢的速度开始,实现平滑和渐进的移动。这样可以避免突然的加速或减速对患者造成不适或不稳定的影响。0077当到达全程调整距离的30。

50、位点和80位点时,调整速度分别切换为第一阶段速度(Vx2和Vy2)和第三阶段速度(Vx3和Vy3)。这种阶段性速度调整可以根据距离目标的位置和进度,对患者身体位置的调整速度进行适度的改变,以更好地控制和调整患者的位置。0078通过对速度的分段调整,可以实现对患者身体位置的精确控制。不同阶段的速度调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目标进行优化,使得调整过程更加准确和可控。007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供平滑、渐进和精确的患者身体位置调整,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和调整效果,并确保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0080具体的,所述第一阶段速度、第二阶段速度和第三阶段速度通过如下公式获取:00810082008300。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基于 人工智能 医学 临床 影像 成像 设备 及其 方法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432913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