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pdf



《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pdf(14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310651906.9(22)申请日 2023.06.01(71)申请人 济南锐拓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250200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城东工业园东昌大道东首6号(72)发明人 刘滨聂刚刘欢(51)Int.Cl.B65G 1/04(2006.01)B65G 1/06(2006.01)(54)发明名称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57)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涉及部件转运的领域,包括支撑框架、第一皮带、第二皮带、放置架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结构相同且均安装在支撑框架上,所述。
2、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水平相对布设且均在同一竖直面上转动传送;放置架分别连接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放置架沿竖直方向间隔布设;驱动组件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并与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通过带动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沿相反方向同步传送以带动放置架升降。本申请使得较高位置的放置架能够向下移动至便于工作人员拿取的高度处,从而提高在转运装置上取放大型的零部件的效率和工作人员在转运装置上搬运零部件时的安全系数。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CN 116605570 A2023.08.18CN 116605570 A1.一种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第一皮。
3、带(2)、第二皮带(3)、放置架(4)和驱动组件(5);所述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结构相同且均安装在支撑框架(1)上,所述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水平相对布设且均在同一竖直面上转动传送;放置架(4)分别连接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放置架(4)沿竖直方向间隔布设;驱动组件(5)安装在支撑框架(1)上并与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连接,所述驱动组件(5)用于通过带动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沿相反方向同步传送以带动放置架(4)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4)包括结构相同且水平相对布设的第一放置板(41)。
4、和第二放置板(42),所述第一放置板(41)安装于第一皮带(2),所述第二放置板(42)安装于第二皮带(3),所述第一放置板(41)和第二放置板(42)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制零部件位置的限位组件(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夹持板(61)、控制件(62)和松离件(63);所述夹持板(61)沿靠近或远离第二放置板(42)的方向和第一放置板(41)上端面滑动连接,所述控制件(62)与夹持板(61)连接且用于控制夹持板(61)的滑动方向,所述松离件(63)安装在支撑框架(1)上并与最下方的第一放置板(41)齐平;当所述控制件(62)与松离件(63)。
5、接触时,所述控制件(62)控制夹持板(61)沿远离第二放置板(42)方向滑动,当所述控制件(62)远离松离件(63)后,所述控制件(62)控制夹持板(61)沿靠近第二放置板(42)方向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62)包括复位弹簧(621)、第一滑杆(622)、第二滑杆(623)、控制弹簧(624);所述复位弹簧(621)沿夹持板(61)的滑动方向布设且两端分别连接夹持板(61)、第一放置板(41),所述第一滑杆(622)沿平行于夹持板(61)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放置板(41)滑动连接,所述控制弹簧(624)沿夹持板(61)的滑动方向布设且两端分别连接。
6、第一滑杆(622)和第一放置板(41),所述松离件(63)位于第一滑杆(622)背离控制弹簧(624)一侧,所述第二滑杆(623)沿垂直于夹持板(61)的方向和第一放置板(41)滑动连接且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杆(622)、夹持板(61)抵接;所述第一滑杆(622)与松离件(63)抵接时,第一滑杆(622)通过推动第二滑杆(623)沿靠近夹持板(61)的方向滑动使夹持板(61)沿远离第二放置板(42)的方向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离件(63)包括安装杆(631)和松离卡块(632),所述安装杆(631)安装于支撑框架(1)并位于第一放置板(41)背离第二放。
7、置板(42)一侧,所述松离卡块(632)安装于安装杆(631),所述松离卡块(632)上端面为与第一滑杆(622)滑动抵接的第一斜面(633)且下端面为与第一滑杆(622)滑动抵接的第二斜面(634),所述第一斜面(633)沿靠近第一放置板(41)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第一斜面(633)和第二斜面(634)对称布设。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杆(623)一端为与第一滑杆(622)滑动抵接的第三斜面(625)且另一端开设有与夹持板(61)滑动连接的权利要求书1/2 页2CN 116605570 A2第四斜面(626),所述第三斜面(625)沿远离第一滑杆(6。
8、22)朝背离第二放置板(42)的方向倾斜布设,所述第四斜面(626)和第三斜面(625)对称布设。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61)上端面设置有下压板(64),所述下压板(64)位于夹持板(61)正对第二放置板(42)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板(41)上端面沿垂直于夹持板(61)滑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65),夹持板(61)背离第一挡板(65)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66)。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电机(51)、第一转杆(52)、第二转杆(53)。
9、和转向件(54);所述驱动电机(51)安装于支撑框架(1),所述第一转杆(52)一端与第一皮带(2)的带轮同轴固定且另一端与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二转杆(53)一端与第二皮带(3)的带轮同轴固定且另一端通过转向件(54)与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向件(54)用于控制第二皮带(3)与第一皮带(2)传动方向相反。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件(54)包括第一锥齿轮(541)、第二锥齿轮(542)和第三转杆(543);所述第一锥齿轮(541)同轴安装于第一转杆(52),所述第二锥齿轮(542)同轴安装于第二转杆(53),所述第三转杆。
10、(543)转动安装于支撑框架(1)且位于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之间,所述第三转杆(543)一端同轴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541)啮合的第三锥齿轮(544),所述第三转杆(543)另一端同轴连接有与第二锥齿轮(542)啮合的第四锥齿轮(545)。权利要求书2/2 页3CN 116605570 A3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申请涉及部件转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背景技术0002在加工或组装零部件时,零部件通常不会只有一个工序,在工序与工序之间的转换就需要采用转运装置,转运装置能够将零部件批量从一个工序转运至另一工序,提高零部件的移动效率。0003目前的转运装置,。
11、为了提高一次性转运零部件的数量,转运装置上在高度方向上会堆叠多层放置层,从而在不改变转运装置自身占地面积的同时提高转运装置的零部件转运数量。0004质量体积越大的零部件、相邻放置层之间的间隙就会越大,转运装置就会越高。部分转运装置在放置大型零部件时甚至需要工作人员攀梯才能将零部件放置在较高的放置层上,这不仅会使取放零部件时耗费较多时间,也会加大工作人员搬运零部件时的危险系数。发明内容0005为了提高在转运装置上取放大型零部件的效率,提高工作人员在转运装置上搬运零部件时的安全系数,本申请提供一种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零部件加工转运装。
12、置,包括支撑框架、第一皮带、第二皮带、放置架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结构相同且均安装在支撑框架上,所述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水平相对布设且均在同一竖直面上转动传送;放置架分别连接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放置架沿竖直方向间隔布设;驱动组件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并与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通过带动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沿相反方向同步传送以带动放置架升降。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将零部件放置在转运装置上时,首先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正向传送,使得最高位置的放置架向下移动,以便于工作人员将零部件放在最高位置的放置架上,之后随着驱动组件带动第一皮带。
13、和第二皮带反向传送,工作人员将零部件依次批量放在放置架上,从而完成零部件的摆放。在拿取零部件时,随着驱动组件带动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正向转动,最高位置的放置架会逐渐向下移动至合适工作人员拿取的位置处,从而尽量避免工作人员需要攀梯才能取放高处的零部件的情况,提高在转运装置上取放大型的零部件的效率和工作人员在转运装置上搬运零部件时的安全系数。0008可选的,所述放置架包括结构相同且水平相对布设的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说明书1/6 页4CN 116605570 A4所述第一放置板安装于第一皮带,所述第二放置板安装于第二皮带,所述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制零部件位置的限位组件。0009通。
14、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一个放置架上的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同步升降,且移动转运装置时放置架上的零部件会发生晃动,通过限位组件能够对零部件进行限位,从而降低零部件掉落的概率。0010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夹持板、控制件和松离件;所述夹持板沿靠近或远离第二放置板的方向和第一放置板上端面滑动连接,所述控制件与夹持板连接且用于控制夹持板的滑动方向,所述松离件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并与最下方的第一放置板齐平;当所述控制件与松离件接触时,所述控制件控制夹持板沿远离第二放置板方向滑动,当所述控制件远离松离件后,所述控制件控制夹持板沿靠近第二放置板方向滑动。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放置架竖直方向升降时,位。
15、于最下方的放置架也会发生变化,当其中一放置架移动至最下方时,通过松离件能够通过控制件带动夹持板沿靠近第二放置板的方向滑动,以便于工作人员将零部件放在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上的夹持板之间,随着放置架的上升或下降,控制件远离松离件,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上的夹持板与零部件抵接从而实现对零部件的限位。0012可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复位弹簧、第一滑杆、第二滑杆、控制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沿夹持板的滑动方向布设且两端分别连接夹持板、第一放置板,所述第一滑杆沿平行于夹持板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放置板滑动连接,所述控制弹簧沿夹持板的滑动方向布设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滑杆和第一放置板,所述松离件位于第一滑杆背离控制弹簧一侧,。
16、所述第二滑杆沿垂直于夹持板的方向和第一放置板滑动连接且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杆、夹持板抵接;所述第一滑杆与松离件抵接时,第一滑杆通过推动第二滑杆沿靠近夹持板的方向滑动使夹持板沿远离第二放置板的方向滑动。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件与松离件抵接时,第一滑杆沿靠近第二放置板的方向滑动使得控制弹簧收缩,第一滑杆推动第二滑杆沿靠近夹持板的方向滑动,使得夹持板沿远离第二放置板的方向移动,复位弹簧伸长,以便于拿放零部件。0014可选的,所述松离件包括安装杆和松离卡块,所述安装杆安装于支撑框架并位于第一放置板背离第二放置板一侧,所述松离卡块安装于安装杆,所述松离卡块上端面为与第一滑杆滑动抵接的第一斜面且。
17、下端面为与第一滑杆滑动抵接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沿靠近第一放置板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对称布设。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滑杆由上往下与松离卡块抵接时,通过第一斜面与第一滑杆滑动抵接。当第一滑杆由下往上与松离卡块抵接时,通过第二斜面与第一滑杆滑动抵接。从而实现推动第一滑杆沿靠近第二放置板的方向滑动的效果。0016可选的,所述第二滑杆一端为与第一滑杆滑动抵接的第三斜面且另一端开设有与夹持板滑动连接的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沿远离第一滑杆朝背离第二放置板的方向倾斜布设,所述第四斜面和第三斜面对称布设。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滑杆沿靠近第二放置板的方向滑动时,通。
18、过第一滑杆和第三斜面滑动抵接从而带动第二滑杆沿靠近夹持板的方向滑动,通过夹持板和第四说明书2/6 页5CN 116605570 A5斜面滑动抵接从而带动夹持板沿远离第二放置板的方向滑动。0018可选的,所述夹持板上端面设置有下压板,所述下压板位于夹持板正对第二放置板一侧。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持板与零部件抵接时,下压板的下端面与零部件抵接,从而通过第一放置板、第二放置板和下压板对零部件沿竖直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定,进一步加强零部件的限位强度。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放置板上端面沿垂直于夹持板滑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夹持板背离第一挡板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19、,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对零部件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行进一步限定,进一步加强零部件在水平方向的限位强度。0022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和转向件;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支撑框架,所述第一转杆一端与第一皮带的带轮同轴固定且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二转杆一端与第二皮带的带轮同轴固定且另一端通过转向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向件用于控制第二皮带与第一皮带传动方向相反。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能够同步升降,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的转向就需相反。通过第一转杆、转向件和驱动电机连接,使得第一转杆和驱动电机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二转杆和驱动。
20、电机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实现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的转向相反的效果。0024可选的,所述转向件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转杆;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安装于第一转杆,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安装于第二转杆,所述第三转杆转动安装于支撑框架且位于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之间,所述第三转杆一端同轴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转杆另一端同轴连接有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从而实现对驱动电机转向的变换,使得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的转向相反且能够同步进行转动,从而提高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的同步性。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
21、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工作人员拿放零部件时,较高位置的放置架能够向下移动至便于工作人员拿取的高度处,从而尽量避免工作人员需要攀梯才能取放高处的零部件的情况,提高在转运装置上取放大型的零部件的效率和工作人员在转运装置上搬运零部件时的安全系数;2.当放置架移动至松离件处时,控制件带动夹持板沿靠近第二放置板的方向滑动,以便于工作人员将零部件放在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上的夹持板之间以便于对零部件进行限位;3.当控制件与松离件抵接时,第一滑杆沿靠近第二放置板的方向滑动,第一滑杆推动第二滑杆沿靠近夹持板的方向滑动,使得夹持板沿远离第二放置板的方向移动,以便于拿放零部件。说明书3/6 页6CN 1166。
22、05570 A6附图说明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的连接示意图。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取放零部件时夹持板的位置示意图。003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松离卡块和第一滑杆的连接示意图。0031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零部件在放置架上时夹持板的位置示意图。0032图中:1、支撑框架;2、第一皮带;3、第二皮带;4、放置架;41、第一放置板;42、第二放置板;5、驱动组件;51、驱动电机;52、第一转杆;53、第二转杆;54、转向件;541、第一锥齿轮;542、第二锥齿轮;543、第三转杆;544、第三锥齿轮;545、第四锥齿轮。
23、;6、限位组件;61、夹持板;62、控制件;621、复位弹簧;622、第一滑杆;623、第二滑杆;624、控制弹簧;625、第三斜面;626、第四斜面;63、松离件;631、安装杆;632、松离卡块;633、第一斜面;634、第二斜面;64、下压板;65、第一挡板;66、第二挡板。具体实施方式00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3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参照图1和图2,转运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第一皮带2、第二皮带3、放置架4、驱动组件5和限位组件6。0035其中,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安装在支撑框架1的上端面,支撑框架1下方安装有万向轮以便于转运装置移动。第。
24、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结构相同并水平相对间隔布设。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在同一竖直面上转动传送,使得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适用于升降场合。放置架4包括结构相同且水平相对布设的第一放置板41、第二放置板42。第一放置板41安装在第一皮带2上,第二放置板42安装在第二皮带3上,零部件能够放置在第一放置板41和第二放置板42上进行承托。放置架4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以承托更多的零部件。第一放置板41和第二放置板42上均安装限位组件6,以便于对零部件进行限位。0036另外,由于放置架4位于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之间,为了使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能够带动放置架4升降,驱动组件5和第一皮带2、第二皮带3。
25、连接,且驱动组件5带动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沿相反方向同步传送。当放置架4上升时,第一皮带2正向转动、第二皮带3反向转动,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反向传送。当放置架4下降时,第一皮带2反向转动、第二皮带3正向转动,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正向传送。0037当工作人员拿放零部件时,较高位置的放置架4能够向下移动至便于工作人员拿取的高度处,从而尽量避免工作人员需要攀梯才能取放高处的零部件的情况,提高在转运装置上取放大型的零部件的效率和工作人员在转运装置上搬运零部件时的安全系数。0038参照图2,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电机51、第一转杆52、第二转杆53和转向件54。0039驱动电机51安装于支撑框架1。第。
26、一转杆52一端与第一皮带2的带轮同轴固定且另一端与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第二转杆53一端与第二皮带3的带轮同轴固定且另一端通过转向件54与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0040转向件54包括第一锥齿轮541、第二锥齿轮542和第三转杆543。第一锥齿轮541同轴安装于第一转杆52,第二锥齿轮542同轴安装于第二转杆53,第三转杆543转动安装于支撑框架1且位于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之间。第三转杆543一端同轴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说明书4/6 页7CN 116605570 A7541啮合的第三锥齿轮544,第三转杆543另一端同轴连接有与第二锥齿轮542啮合的第四锥齿轮545。当驱动电机51带。
27、动第一转杆52正向转动时,通过转向件54能够带动第二转杆53反向转动。以实现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同步同向传送。0041由于第一放置板41和第二放置板42的结构相同,因此,本实施例以限位组件6在第一放置板41为例进行公开,限位组件6在第一放置板41上的位置和第二放置板42上的位置相同。参照图2和图3,限位组件6包括夹持板61、控制件62、松离件63、下压板64、第一挡板65和第二挡板66。夹持板61沿靠近或远离第二放置板42的方向与第一放置板41上端面滑动连接。控制件62与夹持板61连接,松离件63安装在支撑框架1上并与最下方的第一放置板41齐平。0042其中,控制件62包括复位弹簧621、第。
28、一滑杆622、第二滑杆623、控制弹簧624。0043复位弹簧621沿夹持板61的滑动方向布设且两端分别连接夹持板61、第一放置板41。第一滑杆622沿平行于夹持板61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放置板41滑动连接,控制弹簧624沿夹持板61的滑动方向布设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滑杆622和第一放置板41。第二滑杆623沿垂直于夹持板61的方向和第一放置板41滑动连接且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杆622、夹持板61抵接。0044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松离件63包括安装杆631和松离卡块632。安装杆631安装于支撑框架1并位于第一放置板41背离第二放置板42一侧。松离卡块632安装于安装杆631。松离卡块632上端面为。
29、与第一滑杆622滑动抵接的第一斜面633且下端面为与第一滑杆622滑动抵接的第二斜面634。第一斜面633沿靠近第一放置板41的方向向下倾斜,第一斜面633和第二斜面634对称布设。第二滑杆623一端为与第一滑杆622滑动抵接的第三斜面625且另一端开设有与夹持板61滑动连接的第四斜面626。第三斜面625沿远离第一滑杆622朝背离第二放置板42的方向倾斜布设,第四斜面626和第三斜面625对称布设。0045由于松离卡块632的位置不变,转运装置不工作时,松离卡块632位于最下方的放置架4下方。此时最下方的第一放置板41上的第一滑杆622位于松离卡块632上方。0046工作人员放置零部件时,需。
30、要先使上方的放置架4下移,直至最上方的放置架4移动至转运装置不工作时的最下方的放置架4处并继续下移,使得松离卡块632与第一放置板41的第一斜面633滑动抵接,控制弹簧624收缩且通过第三斜面625控制第二滑杆623沿靠近夹持板61的方向滑动,第二滑杆623通过第四斜面626推动夹持板61沿远离第二放置板42的方向滑动,复位弹簧621伸长,以便于工作人员将零部件放置在放置架4上,之后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带动放置架4上升,不断有新的放置架4与松离卡块632的第二斜面634抵接,夹持板61沿远离第二放置板42的方向滑动,工作人员将零部件依次放置在与松离卡块632抵接的放置架4上。0047当工作人。
31、员需要拿取零部件时,工作人员从最下方的放置架4上的零部件开始,随着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带3带动放置架4向下移动,使得工作人员无论是放置零部件还是拿取零部件均无需攀爬转运装置,加快取放零部件的时间,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0048当零部件放置在放置架4上后,为了对零部件进行进一步限位,参照图1和图5,第一放置板41上端面沿垂直于夹持板61的滑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65,夹持板61背离第一挡板65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66。夹持板61上端面设置有下压板64,下压板64位于夹持板61正对第二放置板42一侧。0049当零部件放置在放置架4上时,此时第一滑杆622与松离卡块632抵接,复位弹簧说明书5/6。
32、 页8CN 116605570 A8621伸长,夹持板61带动第二挡板66、下压板64一同沿远离第二放置板42方向滑动。当零部件放置在放置架4上后,零部件与第一挡板65抵接,随后放置架4上移使得第一滑杆622远离松离卡块632,夹持板61带动第二挡板66、下压板64一同沿靠近第二放置板42的方向滑动,第二放置板42上的夹持板61沿靠近第一放置板41的方向滑动,直至第二放置板42和第一放置板41上的夹持板61均与零部件抵接。此时第二挡板66与零部件抵接,从而对零部件的水平方向位置进行限位。此时下压板64下端面与零部件抵接,从而通过下压板64、第一放置板41和第二放置板42对零部件的竖直方向位置进。
33、行限位。在整体上降低零部件在放置架4上晃动甚至掉落的概率。0050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零部件加工转运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拿取或者放置零部件时,驱动电机51能够带动第一皮带2和第二皮蛋同步反向转动,从而带动放置架4上升或下降,位于上方的放置架4能够向下移动,使得工作人员无需攀爬转运装置便能拿取或放置位于上方的零部件。夹持板61能够对零部件进行限位,且当拿取或放置零部件时,通过松离卡块632和第一滑杆622的滑动抵接,夹持板61能够远离零部件,以便于工作人员取放零部件,最终提高在转运装置上取放大型零部件的效率和工作人员在转运装置上搬运零部件时的安全系数。0051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6/6 页9CN 116605570 A9图1说明书附图1/5 页10CN 116605570 A10图2说明书附图2/5 页11CN 116605570 A11图3说明书附图3/5 页12CN 116605570 A12图4说明书附图4/5 页13CN 116605570 A13图5说明书附图5/5 页14CN 116605570 A14。
- 内容关键字: 零部件 加工 转运 装置
土地规划收放线装置.pdf
拆装方便的靠墙折叠梯.pdf
夹爪及吊装夹具.pdf
脑血管介入术后加压固定装置.pdf
卫浴水路调节阀.pdf
冲压模具的快拆机构.pdf
中药材磨碎机.pdf
睡眠感知音乐声场系统.pdf
立卧组合式薄膜蒸发器.pdf
可顶升的飞机机翼维修平台.pdf
化工原料上料装置.pdf
纺织布料毛絮清理装置.pdf
信息采集设备.pdf
用于区域水环境污染物回收搅碎机.pdf
锂电池电极浆料快速调浆装置.pdf
高精度可调节电磁铁.pdf
市政给水检修工具.pdf
拼装式水下分层取样装置.pdf
分散加料的地膜原料混合机.pdf
防渗漏复合承压管道.pdf
加气混凝土板切割装置.pdf
杂粮加工输料装置.pdf
工业机器人用搬运夹具.pdf
分体式发光灯板安装结构及淋浴龙头.pdf
覆膜砂用酚醛树脂的制备方法.pdf
双玻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pdf
便于排水的土工格栅.pdf
提升人机对话交互体验感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用户兴趣挖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串果采摘特征因素分析方法及设备.pdf
合金钢法兰锻件的锻造方法.pdf
公交车立体车库的车位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相关文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