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氢强对流罩式炉.pdf
《全氢强对流罩式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氢强对流罩式炉.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420199773.6(22)申请日 2024.01.29(73)专利权人 恒源工业炉(靖江)有限公司地址 214500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经济开发区货站路2号3幢(72)发明人 沈杰刘彬倪明红(74)专利代理机构 泰州市行致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790专利代理师 徐炀(51)Int.Cl.C21D 9/663(2006.01)C21D 1/26(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全氢强对流罩式炉(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氢强对流罩式炉,涉及钢卷热处理的技术领域,主要是。
2、由加热罩、冷却罩、内罩和对流板组成,所述的内罩底部设置有炉台,所述的炉台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中部通过螺栓配合双叠自锁垫圈将变频电机与之固定,所述的底座外圈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由油缸固定件和液压油缸构成,所述的变频电机上连通有钢管,所述的变频电机顶端设置有叶轮,所述的底座上侧设置有扩散器。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多个固定装置以及设置密封圈,提高内罩和底座之间的密封性和连接的紧密性;底座内填充绝热材料硅酸铝散棉,能够够进行有效的隔绝热量。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CN 220537875 U2024.02.27CN 220537875 U1.一种全氢强对流罩式炉,主要是由加热罩(2)。
3、、冷却罩(4)、内罩(1)和对流板(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罩(1)底部设置有炉台(3),所述的炉台(3)包括底座(9),所述的底座(9)中部通过螺栓配合双叠自锁垫圈(13)将变频电机(14)与之固定,所述的底座(9)外圈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由油缸固定件(11)和液压油缸(10)构成,所述的变频电机(14)上连通有钢管(15),所述的变频电机(14)顶端设置有叶轮(6),所述的底座(9)上侧设置有扩散器(7),所述的扩散器(7)与底座(9)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所述的扩散器(7)内设置有叶轮(6),所述的扩散器(7)上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载流板(17),所述的叶轮(6)通过螺。
4、母配合螺栓与变频电机(14)连接固定,所述的变频电机(14)和叶轮(6)与底座(9)和扩散器(7)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与底座(9)之间填充有硅酸铝散棉(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氢强对流罩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罩(1)设置在底座(9)上并与底座(9)相互贴合,所述的内罩(1)与底座(9)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6),所述的密封圈(16)通过嵌入的方式设置在底座(9)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氢强对流罩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9)上设置三个测温管(12),所述的测温管(12)穿过底座(9)并与底座(9)焊接固定,所述的测温管(12)内设置有热电偶(122),所述的热电偶。
5、(122)通过卡件(121)卡设在扩散器(7)和底座(9)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氢强对流罩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的数量为8个,固定装置均匀布置在炉台(3)外圈,所述的固定装置与内罩(1)配合固定,所述的油缸固定件(11)通过焊接的方式规定在底座(9)上,所述的液压油缸(10)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油缸固定件(11)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氢强对流罩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管(15)穿过底座(9),所述的钢管(15)整体呈L状,所述的钢管(15)与底座(9)和变频电机(14)之间互相垂直,所述的钢管(15)端部设置有连接法兰。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氢强对流罩。
6、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9)外圈设置由四个支脚(18)和四个吊耳(21),所述的支脚(18)上设置有接近开关支架(19),所述的接近开关支架(19)上设置有接近开关(20),所述的接近开关(20)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接近开关罩壳。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氢强对流罩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氢强对流罩式炉在加热时装配加热罩(2),在冷却时,将加热罩(2)取下,换上冷却罩(4)。权利要求书1/1 页2CN 220537875 U2一种全氢强对流罩式炉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卷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氢强对流罩式炉。背景技术0002全氢罩式炉是冷轧钢卷的重要退火设备,它以纯氢气作。
7、为保护气体,使得钢卷退火后表面比较光洁,同时大大提高了传热效率。强对流全氢罩式炉实在氮氢型单垛型紧卷罩式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以强对流和全氢为出发点,相应的对设备进行改造,以适应强对流循环和全氢保护气体严密性的要求。0003但本申请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0004在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保证炉台和内罩之间固定的紧密型和密封性,防止热量从内罩底部向外散出的。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全氢强对流罩式炉,通过设置多个固定装置以及设置密封圈,提高内罩和底座之间的密封性和连接的紧密性;底座内填充绝热材。
8、料硅酸铝散棉,能够进行有效的隔绝热量。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氢强对流罩式炉,主要是由加热罩、冷却罩、内罩和对流板组成,所述的内罩底部设置有炉台,所述的炉台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中部通过螺栓配合双叠自锁垫圈将变频电机与之固定,所述的底座外圈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由油缸固定件和液压油缸构成,所述的变频电机上连通有钢管,所述的变频电机顶端设置有叶轮,所述的底座上侧设置有扩散器,所述的扩散器与底座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所述的扩散器内设置有叶轮,所述的扩散器上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载流板,所述的叶轮通过螺母配合螺栓与变频电机连接固定,所述的变频电机和叶轮与底座和扩散器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
9、的隔板与底座之间填充有硅酸铝散棉。0007进一步,所述的内罩设置在底座上并与底座相互贴合,所述的内罩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通过嵌入的方式设置在底座上。0008进一步,所述的底座上设置三个测温管,所述的测温管穿过底座并与底座焊接固定,所述的测温管内设置有热电偶,所述的热电偶通过卡件卡设在扩散器和底座上。0009进一步,所述的固定装置的数量为8个,固定装置均匀布置在炉台外圈,所述的固定装置与内罩配合固定,所述的油缸固定件通过焊接的方式规定在底座上,所述的液压油缸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油缸固定件上。0010进一步,所述的钢管穿过底座,所述的钢管整体呈L状,所述的钢管与底座和变频电机之。
10、间互相垂直,所述的钢管端部设置有连接法兰。0011所述的底座外圈设置由四个支脚和四个吊耳,所述的支脚上设置有接近开关支架,所述的接近开关支架上设置有接近开关,所述的接近开关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接近开关说明书1/3 页3CN 220537875 U3罩壳。0012进一步,所述的全氢强对流罩式炉在加热时装配加热罩,在冷却时,将加热罩取下,换上冷却罩。0013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0014通过设置多个固定装置,将内罩与底座进行连接固定,通过液压油缸进行固定,保证了固定效果,通过设置密封圈,提高内罩和底座之间的密封性,底座内填充绝热材料硅酸铝散棉,也能够进行有。
11、效的隔绝热量。附图说明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加热罩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冷却罩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炉台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4为图3的俯视图;0019图5为图3中测温管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1本实施例中,一种全氢强对流罩式炉,主要是由加热罩2、冷却。
12、罩4、内罩1和对流板5组成,所述的内罩1底部设置有炉台3,所述的炉台3包括底座9,所述的底座9中部通过螺栓配合双叠自锁垫圈13将变频电机14与之固定,所述的底座9外圈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由油缸固定件11和液压油缸10构成,所述的变频电机14上连通有钢管15,所述的变频电机14顶端设置有叶轮6,所述的底座9上侧设置有扩散器7,所述的扩散器7与底座9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所述的扩散器7内设置有叶轮6,所述的扩散器7上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载流板17,所述的叶轮6通过螺母配合螺栓与变频电机14连接固定,所述的变频电机14和叶轮6与底座9和扩散器7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与底座9之间填充有。
13、硅酸铝散棉8。0022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0023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将内罩1与底座9进行连接固定,通过液压油缸10进行固定,保证了固定效果;变频电机14上连接的钢管15用来吸入或排出空气,为炉内提供保护气体、反应气体等,并带走热量,起到冷却炉体的作用;通过双叠自锁垫圈13和螺栓将变频电机14固定在底座9上,具有可靠的密封性、自锁功能、抗松动、耐高温、耐腐蚀的效果;底座9内填充绝热材料硅酸铝散棉8,能够进行有效的隔绝热量,同时硅酸铝散棉8还具备良好的隔音效果,能够对内的噪音起到一定的隔绝作用。0024本实施例中,一种全氢强对流罩式炉,所述的内罩1设置在底座。
14、9上并与底座9相互贴合,所述的内罩1与底座9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6,所述的密封圈16通过嵌入的方式设置在底座9上;0025所述的底座9上设置三个测温管12,所述的测温管12穿过底座9并与底座9焊接固说明书2/3 页4CN 220537875 U4定,所述的测温管12内设置有热电偶122,所述的热电偶122通过卡件121卡设在扩散器7和底座9上;0026所述的固定装置的数量为8个,固定装置均匀布置在炉台3外圈,所述的固定装置与内罩1配合固定,所述的油缸固定件11通过焊接的方式规定在底座9上,所述的液压油缸10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油缸固定件11上;0027所述的钢管15穿过底座9,所述的钢管15。
15、整体呈L状,所述的钢管15与底座9和变频电机14之间互相垂直,所述的钢管15端部设置有连接法兰;0028所述的底座9外圈设置由四个支脚18和四个吊耳21,所述的支脚18上设置有接近开关支架19,所述的接近开关支架19上设置有接近开关20,所述的接近开关20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接近开关罩壳。0029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0030通过设置密封圈16,提高内罩1和底座9之间的密封性;0031通过设置热电偶122,能够对内罩1内部温度起到的监测作用;0032设置多个固定装置将能够有效的保证了内罩1和底座9之间的固定效果;0033通过设置接近开关20确认各种罩体与炉台3。
16、之间的连接,只有接近开关20正常反馈联通信号后退火程序开始。0034所述的全氢强对流罩式炉在加热时装配加热罩2,在冷却时,将加热罩2取下,换上冷却罩4。0035由于加热罩2、冷却罩4、内罩1和对流板5为现有技术,所以未在文中做详细描述。0036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003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说明书3/3 页5CN 220537875 U5图 1说明书附图1/5 页6CN 220537875 U6图 2说明书附图2/5 页7CN 220537875 U7图 3说明书附图3/5 页8CN 220537875 U8图 4说明书附图4/5 页9CN 220537875 U9图 5说明书附图5/5 页10CN 220537875 U10。
- 内容关键字: 全氢强 对流 罩式炉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452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