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14527610 上传时间:2024-05-1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80.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档描述:

《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420056330.1(22)申请日 2024.01.10(73)专利权人 海南中合佳源科技管理有限公司地址 572025 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崖州湾科技城用友产业园一号楼491-4号 专利权人 海南中正水产科技有限公司(72)发明人 张存来李婷覃晶王平(74)专利代理机构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专利代理师 吴玉环(51)Int.Cl.C12M 1/24(2006.01)C12M 1/04(2006.01)C12M 1/00(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高密度微藻培养。

2、装置(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包括支撑立架、培养管以及混合桶;支撑立架包括水平布置的上层安装板和下层安装板;培养管为多根,多根所述培养管分别由左至右间隔穿设固定在所述上层安装板上,且所述培养管的底端与所述下层安装板之间具有设定间距;所述混合桶通过气体输送管与二氧化碳气瓶连通,所述混合桶内设有抽送单元,适于将所述混合桶内与二氧化碳混合好的溶液输送至各根所述培养管内。本实用新型可提高输送至各根培养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由此提高微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能促进有机物的生成量,利于微藻的生长,进一步提高微藻培养的密度,使得后期在接入至培养池内进行培养时微藻的含量有所增加。权利要求。

3、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CN 220467959 U2024.02.09CN 220467959 U1.一种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立架,包括水平布置的上层安装板和下层安装板,所述上层安装板和下层安装板分别由上至下间隔布置;培养管,为多根,多根所述培养管分别由左至右间隔穿设固定在所述上层安装板上,且所述培养管的底端与所述下层安装板之间具有设定间距;混合桶,所述混合桶通过气体输送管与二氧化碳气瓶连通,所述混合桶内设有抽送单元,适于将所述混合桶内与二氧化碳混合好的溶液输送至各根所述培养管内;所述抽送单元包括抽送泵以及输送管,所述抽送泵置于所述混合桶内,所述输送管与所述抽送泵的。

4、出水口连接并延伸至多根所述培养管的上方分别通过输送支管与所述培养管连通;所述混合桶的底端还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回流管上分别通过回流支管与各根所述培养管的底端连通,所述培养管与所述回流支管的连通处安装有拦截隔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灯光组件,所述灯光组件围绕所述培养管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组件竖向固定在所述下层安装板上并与所述培养管的外侧壁之间形成设定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组件通过固定组件与所述下层安装板拆卸式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

5、所述的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固定块以及凸部,所述固定座环绕所述培养管间隔固定在所述下层安装板上,所述固定座的端面凹设有与所述固定块匹配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的侧壁由上至下竖向开设有多个卡接口,所述固定块连接在所述灯光组件的底部,所述凸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块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卡接口相适配,适于将所述固定块卡在所述安装口内以对所述灯光组件进行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组件包括多组第一灯光组件和第二灯光组件,多组所述第一灯光组件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培养管的外侧,多组所述第二灯光组件分别设置在位于相邻两组所述第一灯光组件之间的所述培养。

6、管的外侧,所述第一灯光组件包括四根LED灯管,所述第二灯光组件包括两根LED灯管,四根所述LED灯管分别围绕所述培养管间隔设置,两根所述LED灯管围绕在所述培养管的外侧并与相邻所述LED灯管之间错开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扰动单元,所述扰动单元包括气体输送管,所述气体输送管的进气口与鼓风机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气体输送管分别对应多根所述培养管以及所述混合桶连通有气体输送支管,所述气体输送支管延伸至所述培养管以及所述混合桶的底部,适于将从所述鼓风机内吹出来的空气往外输送以对溶液进行扰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

7、,所述控制单元包括pH值检测器和控制器,所述pH值检测器设置在所述混合桶内,所述pH值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二氧化碳气瓶的开关阀电性连接,被配置为通过所述pH值检测器检测所述混合桶内溶液的pH值以控制所述二氧化碳气瓶往所述混合桶权利要求书1/2 页2CN 220467959 U2内输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权利要求书2/2 页3CN 220467959 U3一种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藻培养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背景技术0002微藻是一类具有叶绿素的单细胞生物,具有可自养、种类多、分布广、生长快的优点,在繁殖过程中可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

8、作用,制造丰富的有机物,释放氧气。微藻作为水产动物苗种的开口饵料和次级饵料生物的营养强化食物,在水产育苗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其核心地位表现在是贝类、对虾幼体和部分鱼类幼体的直接开口饵料,其次还是轮虫、卤虫、桡足类和枝角类等水产养殖次级饵料生物所必需的食物。0003大部分水产育苗场在育苗生产中都有自备的微藻养殖设施,自行生产各类饵料用微藻。微藻的培养过程一般分为三级培养,一级培养主要用于保种,主要用的仪器是锥形瓶,其能够完全消毒;二级培养主要是将一级锥形瓶中的微藻引至几根培养管内进行培养,三级培养主要是将二级培养几根培养管内的微藻一同接种至培养池内进行培养。在二级培养采用培养管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育。

9、苗场通常在室内设有多根培养管,并且在室内设置有灯管进行照射以及往培养管内输送微藻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0004目前的育苗场在往培养管内通入二氧化碳时,是直接单独往每根培养管内通空气,微藻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但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直接往培养管内输送空气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够,微藻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有机物的生成,影响微藻的生长,0005从而将造成培养管内微藻的密度降低,导致后期在全部接入至培养池内进行培养时微藻的含量有所减少。实用新型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微藻在进行二级培养时,。

10、直接往培养管内输送空气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够,微藻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有机物的生成,影响微藻的生长,从而将造成培养管内微藻的密度降低,导致后期在全部接入至培养池内进行培养时微藻的含量有所减少的技术问题。0007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8一种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包括支撑立架、培养管以及混合桶,所述支撑立架包括水平布置的上层安装板和下层安装板,所述上层安装板和下层安装板分别由上至下间隔布置;培养管,为多根,多根所述培养管分别由左至右间隔穿设固定在所述上层安装板上,且所述培养管的底端与所述下层安装板之间具有设定间距;混合桶,所述混合桶通过气体输送管与二氧化。

11、碳气瓶连通,所述混合桶内设有抽送单元,适于将所述混合桶内与二氧化碳混合好的溶液输送至各根所述培养管内;所述抽送单元包括抽送泵以及输送管,所述抽送泵置于所述混合桶内,所述输送管与所述抽送泵的出水口连接并延伸至多根所述培养管的说明书1/6 页4CN 220467959 U4上方分别通过输送支管与所述培养管连通;所述混合桶的底端还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回流管上分别通过回流支管与各根所述培养管的底端连通,所述培养管与所述回流支管的连通处安装有拦截隔网。000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灯光组件,所述灯光组件围绕所述培养管设置。00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灯光组件竖向。

12、固定在所述下层安装板上并与所述培养管的外侧壁之间形成设定间距。00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灯光组件通过固定组件与所述下层安装板拆卸式连接。00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固定块以及凸部,所述固定座环绕所述培养管间隔固定在所述下层安装板上,所述固定座的端面凹设有与所述固定块匹配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的侧壁由上至下竖向开设有多个卡接口,所述固定块连接在所述灯光组件的底部,所述凸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块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卡接口相适配,适于将所述固定块卡在所述安装口内以对所述灯光组件进行固定。00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灯光组件包括多组第一灯光组件和第二灯光组件,多组所述。

13、第一灯光组件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培养管的外侧,多组所述第二灯光组件分别设置在位于相邻两组所述第一灯光组件之间的所述培养管的外侧,所述第一灯光组件包括四根LED灯管,所述第二灯光组件包括两根LED灯管,四根所述LED灯管分别围绕所述培养管间隔设置,两根所述LED灯管围绕在所述培养管的外侧并与相邻所述LED灯管之间错开设置。00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扰动单元,所述扰动单元包括气体输送管,所述气体输送管的进气口与鼓风机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气体输送管分别对应多根所述培养管以及所述混合桶连通有气体输送支管,所述气体输送支管延伸至所述培养管以及所述混合桶的底部,适于将从所述鼓风机内吹出来的空气往外。

14、输送以对溶液进行扰动。001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pH值检测器和控制器,所述pH值检测器设置在所述混合桶内,所述pH值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二氧化碳气瓶的开关阀电性连接,被配置为通过所述pH值检测器检测所述混合桶内溶液的pH值以控制所述二氧化碳气瓶往所述混合桶内输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量。00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00171.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立架、培养管以及混合桶的作用,通过支撑立架可将多根培养管进行固定安装,通过二氧化碳气瓶和混合桶的作用可将纯的二氧化碳先全部溶解至溶液中后再分配输送至各根培养管内,减少输气装。

15、置的数量,便于使用和管理,还能进一步提高输送至各根培养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由此提高微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能促进有机物的生成量,利于微藻的生长,进一步提高微藻培养的密度,使得后期在接入至培养池内进行培养时微藻的含量有所增加。00182.本实用新型通过抽送单元的作用将混合桶内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溶液均匀的输送至各根培养管内,使得各根培养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较为均匀,由此使得各根培养管内微藻的生长速度大致相同,后期接种至培养池内时各根培养管内微藻的密度较均匀。00193.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流管和控制阀门的作用,可将培养管内的水循环回流至混合桶内溶解二氧化碳后再重新输送至培养管内,保证培养管溶液中二氧化碳的。

16、浓度,避免培说明书2/6 页5CN 220467959 U5养管溶液中的二氧化碳被消耗后没有及时得到补充从而影响微藻进行光合作用。0020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根灯管间隔围绕在培养管的四周,可全面给培养管提供光照,使得培养管内各个角落的光照较为均匀充足,进一步提高微藻的产量。附图说明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2为图1中AA线的剖视图;0023图3为图1中A处的分解放大图;0024其中,附图标记为:00251、支撑立架;11、上层安装板;12、下层安装板;2、培养管;3、混合桶;4、抽送泵;5、输送管;6、输送支管;7、回流管;8、回流支管;9、L。

17、ED灯管;91、固定块;92、卡接块;93、固定座;94、卡接口;95、安装口。具体实施方式002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0027下面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0028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包括支撑立架1、培养管2以及混合桶3,所述支撑立架1包括水平布置的。

18、上层安装板11和下层安装板12,所述上层安装板11和下层安装板12分别由上至下间隔布置;培养管2为多根,多根所述培养管2分别由左至右间隔穿设固定在所述上层安装板11上,且所述培养管2的底端与所述下层安装板12之间具有设定间距;所述混合桶3通过气体输送管与二氧化碳气瓶连通,所述混合桶3内设有抽送单元,适于将所述混合桶3内与二氧化碳混合好的溶液均匀的输送至各个所述培养管2内。0029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立架1固定在地上,上层安装板11为支撑立架1的顶端端面,下层安装板12位于上层安装板11的下端,与上层安装板1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培养管2的材质为亚克力材质,培养管2的顶端还连接有管盖将培养管2的开。

19、口处封住,管盖的外径大于培养管2的外径,灯光能透过培养管2照射到培养管2内使得微藻受到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培养管2为七根,七根培养管2间隔安插在上层安装板11上,具体的,在上层安装板11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安插口,将培养管2分别插在安插口上通过培养管2的管盖卡在上层安装板11上后即可进行固定,培养管2内的营养液其高度低于上层安装板11的高度,避免上层安装板11将培养管2内部该处的营养液遮住,导致灯光照射不到该处,该处的微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培养管2的底端与下层安装板12的端面之间留有一定间距,避免距离过近导致该部位无法全面的接受灯光的照射,混合桶3也固定安装在上层安装板11上,混合桶3内装有溶液,气。

20、体输送管伸入至溶液内,将从二氧化碳气瓶输送出来的纯二氧化碳输送出来溶解在溶液内,后面再通过抽送单元将混合桶3内的溶液均匀的输送至这七根培养管2内,保证输送至各根培养管2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差异较小,各根培养管2内藻类的反应物的浓度大致相同,由此说明书3/6 页6CN 220467959 U6使得各根培养管2内微藻的密度相差不大。00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立架1、培养管2以及混合桶3的作用,通过支撑立架1可将多根培养管2进行固定安装,通过二氧化碳气瓶和混合桶3的作用可将纯的二氧化碳先全部溶解至溶液中后再分配输送至各根培养管2内,减少输气装置的数量,便于使用和管理,还能进一步提高输送至各根培养管2。

21、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由此提高微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能促进有机物的生成量,利于微藻的生长,进一步提高微藻培养的密度,使得后期在接入至培养池内进行培养时微藻的含量有所增加。003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抽送单元包括抽送泵4以及输送管5,所述抽送泵4置于所述混合桶3内,所述输送管5与所述抽送泵4的出水口连接并延伸至多根所述培养管2的上方分别通过输送支管6与所述培养管2连通。通过抽送泵4的作用将混合桶3内混合有二氧化碳的溶液抽送上去到输送管5内,输送管5内的溶液再通过各根输送支管6的作用均匀的输送至各根培养管2内,保证输送进去各根培养管2内的混有二氧化碳的溶液的量相同,由此保证输送进各根培养管2。

22、内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致相同,保证各根培养管2内微藻的密度相差不大。003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抽送单元的作用将混合桶3内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溶液均匀的输送至各根培养管2内,使得各根培养管2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较为均匀,由此使得各根培养管2内微藻的生长速度大致相同,后期接种至培养池内时各根培养管2内微藻的密度较均匀。0033在其他实施例中,混合桶3内除了用来溶解二氧化碳以外还可往里面添加藻类生长所需营养盐,通过显微镜检测培养管内微藻的细胞密度,不定时在混合桶3内补充藻类生长所需营养盐,与混合桶3内的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均匀的输送至各根培养管2内。003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桶3的底端还连通有回流管。

23、7,所述回流管7上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回流管7上分别通过回流支管8与各根所述培养管2的底端连通,所述培养管2与所述回流支管8的连通处安装有拦截隔网。003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回流管7和控制阀门的作用,可将培养管2内的水循环回流至混合桶3内溶解二氧化碳后再重新输送至培养管2内,保证培养管2溶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避免培养管2溶液中的二氧化碳被消耗后没有及时得到补充从而影响微藻进行光合作用。0036在本实施例中,回流管7位于上层安装板11的下部,各根回流支管8贯穿上层安装板11后再分别与各根培养管2连通,拦截隔网可将培养管2内的微藻拦截住,防止微藻往回流管7内流出来,通过抽送单元将混合桶3内溶解有二。

24、氧化碳的溶液抽送至培养管2,隔段时间后再打开阀门,由于混合桶3内的溶液抽送至培养管2之后水位有所下降,而培养管2内的水位将有所上升,两者存在水位差,阀门打开后培养管2内的水将流至混合桶3内,往混合桶3内输入二氧化碳后再将里面的溶液输入至培养管2内,以此往复不断的对培养管2内的水溶液进行循环补充二氧化碳,保证培养管2内二氧化碳的含量足够微藻进行光合作用。003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灯光组件,所述灯光组件围绕所述培养管2设置。可全面将培养管2包围住,使得培养管2内各个角落均能被光照射到,全方位的对微藻提供光照,加快微藻的光合作用。0038可选地,所述灯光组件竖向固定在所述下层安装板12上。

25、并与所述培养管2的外侧壁之间形成设定间距。避免灯光组件距离培养管2过近发热时将热量传递给培养管2,当传说明书4/6 页7CN 220467959 U7递的热量过高超过微藻能适应的温度时将影响微藻的生长。0039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所述灯光组件通过固定组件与所述下层安装板12拆卸式连接。便于对灯光组件进行更换。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93、固定块91以及凸部,所述固定座93环绕所述培养管2间隔固定在所述下层安装板12上,所述固定座93的端面凹设有与所述固定块91匹配的安装口95,所述安装口95的侧壁由上至下竖向开设有多个卡接口94,所述固定块91连接在所述灯光组件的底部,所述凸部设置。

26、在所述固定块91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卡接口94相适配,适于将所述固定块91卡在所述安装口95内以对所述灯光组件进行固定,可将凸部设置为凸设在固定块91上的卡接块92,插至卡接口94内即可卡住。004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粘合件将灯光组件贴在培养管2的侧壁上,但是贴合的数量应当较少,或者在室内安装有风扇对灯光组件进行散热,避免灯光组件将热量大量传递到培养管2内影响微藻的生长。004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螺钉的作用将固定座93固定在上层安装板11的端面上,安装好之后再将灯光组件的卡接块92对准卡接口94后再插到固定座93的安装口95内即可进行固定,为了提高稳固性,可将卡接口94设置为L形口,当卡接。

27、块92插设进去到底部后再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卡在水平部内,由此当灯光组件受到向上的推力时不易脱离固定座93。0042进一步的,所述灯光组件包括多组第一灯光组件和第二灯光组件,多组所述第一灯光组件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培养管2的外侧,多组所述第二灯光组件分别设置在位于相邻两组所述第一灯光组件之间的所述培养管2的外侧,所述第一灯光组件包括四根LED灯管9,所述第二灯光组件包括两根LED灯管9,四根所述LED灯管9分别围绕所述培养管2间隔设置,两根所述LED灯管9围绕在所述培养管2的外侧并与相邻所述LED灯管9之间错开设置。0043在本实施例中,由左至右先将第一组灯光组件的四根LED灯管9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等。

28、间距安装在第一根培养管2的四周,之后再将第二组灯光组件的两根LED灯管9一前一后安装在第二根培养管2的前后两侧,第三根培养管2重复第一根培养管2的安装方式,以此往复直到第七根培养管2,由于奇数位的培养管2如第一根培养管2、第三根培养管2等至第七根培养管2在前后以及左右均设置有LED灯管9,因此偶数位的培养管2如第二根培养管2、第四根培养管2、第六根培养管2的左右两侧均能被相邻奇数位的培养管2的左右两侧的LED灯管9照射到,因此,奇数位的培养管2只在前后两侧设置有LED灯管9即可。004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扰动单元,所述扰动单元包括鼓风机和气体输送管,所述气体输送管的进气口与鼓风机的。

29、出气口连通,所述气体输送管分别对应多根所述培养管2以及所述混合桶3连通有气体输送支管,所述气体输送支管分别延伸至所述培养管2和所述混合桶3的底部,适于将从所述鼓风机内吹出来的空气往外输送以对溶液进行扰动。004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鼓风机的作用往培养管2以及混合桶3内吹气体,将对里面的溶液进行扰动,使得培养管2内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溶液混合的越来越均匀,混合桶3内输送至各根培养管2内的溶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为均匀以及培养管2内二氧化碳的分布较为均匀。004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pH值检测器和控制器,所述pH值检测器设置在所述混合桶3内,所述pH值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

3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二氧化碳气瓶的开关阀电性连接,被配置为通过所述pH值检测器检测所述说明书5/6 页8CN 220467959 U8混合桶3内溶液的pH值以控制所述二氧化碳气瓶往所述混合桶3内输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量。0047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会生成碳酸,会使得溶液偏向于酸性,因此需要控制二氧化碳的输入量,根据pH检测器检测混合桶3内溶液的pH值,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再根据设定的数值控制二氧化碳气瓶的输入量,通过二氧化碳气瓶上的流量计对输入至混合桶3内的气体流量进行监测,当达到设定的量之后再通过控制器关闭二氧化碳气瓶开关阀。004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使用到的感应器和控制器等均是市面上售卖的,且之间的连接关系也都是常规的电性连接控制模式,只要能实现根据混合桶内溶液的pH值控制二氧化碳气瓶输出二氧化碳的量即可,对如何进行控制这些常规的控制过程在此不作出详细的描述。0049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利用上述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相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动与修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说明书6/6 页9CN 220467959 U9图 1图 2说明书附图1/2 页10CN 220467959 U10图 3说明书附图2/2 页11CN 220467959 U11。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高密度 培养 装置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452761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